從秦至清只有他 涉嫌謀反 皇帝還幫他求情

0
47
侯君集像(圖片取自清康熙七年蘇州柱笏堂刻本《凌煙閣功臣圖》)。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謀反,向來是十惡不赦之罪,當事者是會遭遇嚴格懲處的。可是,唐朝有一位大臣名叫侯君集,他在被告謀反之後,卻能獲得唐太宗李世民的求情。重點是,侯君集還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人。他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唐朝名將,祖父侯植擔任過北周平州刺史。
侯君集以才力雄豪見稱。年少時在秦王幕府做事,隨從秦王李世民征討立有功勞,歷任左虞侯、車騎將軍,封為全椒縣子。由於太子李建成屢次設計陷害秦王李世民,秦王處境十分危險,侯君集多次勸說秦王不能坐以待斃。在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侯君集的功勞很大,「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
秦王李世民繼位後,侯君集升任左衛將軍,進封為潞國公,享受封邑一千戶。貞觀四年(630年),升任兵部尚書,參議朝政。不僅官位節節高升,唐太宗對侯君集的賞賜遠遠多於秦瓊、程咬金等人。
之後,侯君集擔任積石道行軍總管,跟隨李靖征討吐谷渾,表現十分出色。大軍停駐在鄯州時,商議出擊方向。侯君集說:「大軍已到這裡,而賊寇沒有跑到險阻之地,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如率精兵攻其不備,一定能大獲全勝。如讓他們逃脫並守險於山谷,再行討伐就很難取勝了。」李靖贊同他的想法,便挑選精銳士卒,輕裝深入,「頻與虜遇,皆大克獲」。進軍會師於大非川,平定其國。
貞觀十一年(637年),侯君集改封陳國公,並在第二年升任光祿大夫、吏部尚書。侯君集「出為將領,入參朝政」,獲得了很大的聲譽。
西域的高昌王麴文泰當時禁止西域商人通行,唐太宗徵召麴文泰入朝,他卻稱病不來。唐太宗令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出討。高昌王麴文泰大笑說:「唐國離我們有七千里遠,沙漠鹽鹼地二千里且無水草,冬風刺骨,吹裂肌膚,夏風如火,到這裡的商人都寥寥無幾,哪裡能派大軍前來?即使他們能圍困我們的城池,一二十天後,他們的糧食吃完了就會潰敗,我就可以擊敗他們了。」侯君集率軍進至磧口時,高昌王麴文泰死去,其子智盛承襲王位。大軍進駐柳谷,偵騎說該國正在安葬已故國君,諸將請求出兵襲擊。侯君集說:「不行,天子因高昌國驕慢無禮,派我替天行道前往討伐,如果趁喪事偷襲他們,就不是問罪之師了。」於是大振旗鼓而行。高昌國據城固守,遣使曉諭他們也不聽。便斬樹填護城河,推出撞車毀其城堞,拋擲石塊如雨,敵人無法抵擋,因而攻下城池,俘獲男女七千人,進而圍困都城。智盛於是開城出降。高昌平定,侯君集刻石紀功而還。
侯君集剛打敗高昌時,還未曾奏請朝廷,就流配抄沒無罪的人,又私自拿取寶物。將士們知道以後,也竟相地來盜竊,侯君集擔心自己的行為暴露,就不敢制止別人亂來。到了京師後,有關官員向朝廷請求追究他的罪責,侯君集非但沒有獲得賞賜,反而差點獲罪。
因此侯君集非常不滿,在與另一位功臣張亮交談時出言不遜,甚至說出「鬱郁不可活,公能反乎?當與公反耳」的話來。當時,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岌岌可危,曾向侯君集問計如何自保。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人舉報,李世民命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調查此事,結果發現侯君集也牽涉其中。李世民與侯君集的關係很好,他不願侯君集受辱,於是親自審問此案。李世民並不想殺死侯君集,於是他說道:「君集有功,欲乞其生,可乎?」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對,李世民哭著與侯君集訣別,悲傷的說道:「與君永別了,從今以後,再想見你,只能觀看你的遺像了!」侯君集也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侯君集被殺前,對監刑將軍說:「君集豈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嘗為將,破滅二國,頗有微功。為言於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唐太宗聞訊後,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一個孩子,將他們流放到了嶺南。唐太宗對侯君集非常瞭解,他知道侯君集並不想造反,只是一時氣憤而已。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責任編輯:雲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