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雄榜】⼤唐軍神─衛國公李靖

0
9
⼤唐初年的明君賢⾂,鑄就了輝煌的「貞觀之治」。(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

(作者:雲中君)李靖,字藥師,初唐(公元571年∼649年)京兆三原(今陝⻄三原縣)⼈。他是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相貌魁偉,志向⾼遠,有⽂武才略。李靖經常與其舅討論兵法戰策,韓擒虎曾稱讚說:「可與我討論孫吳兵法的⼈,只有李靖⼀⼈了。」隋朝煬帝末年,李靖出任⾺⾢郡丞。當時天下⼤亂,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李靖在長安被唐軍俘獲,李淵曾欲處死他,幸⽽為李世⺠所救。此後李靖追隨李世⺠東征⻄討,屢建⼤功。他曾協助李孝恭(注1)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佑,後入李世⺠幕府,深得信任。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李靖東擊突厥⼤勝,封代國公,拜尚書僕射。貞觀九年,吐⾕渾入寇,李靖不顧年⾼,率師逾積⽯⼭,⼀舉將其蕩平。唐太宗讚為:「南平吳會,北清沙漠,⻄定慕容。」唐⾼祖李淵評價他:「古代名將韓信、⽩起、衛青、霍去病與李靖相比,皆望塵莫及矣。」(注2)

貞觀⼗⼀年,李靖改封衛國公。貞觀⼗四年,李靖的妻⼦去世,唐太宗降詔哀悼。此後李靖的⾝體狀況不佳,他⼜閉⾨不出,唐太宗竟然寫信給李靖,要李靖的老護⼠親⾃到唐太宗處,匯報李靖的病情和飲食起居。後世的權德輿從李靖後⼈那裡讀到了唐太宗的⼿詔,忍不住痛哭流涕,「君⾂之間竟然可以如此融洽」。

圖為清殿藏本李靖畫像(圖源:HuangQQ /CC BY-SA 3.0)

李靖⼀⽣為國東征⻄討,威震北⽅、平嶺南、定江南,功蓋當世。唐貞觀⼗七年(643年),置圖像於凌煙閣,尊奉為功⾂,併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唐貞觀⼆⼗三年(公元649年)皇歷五⽉⼗八⽇,⼤唐軍神李靖薨於家,享年七⼗九歲,冊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四⼗⼈、⽻葆⿎吹,陪葬昭陵,謚為「景武」,備極哀榮。為了表彰李靖平滅東突厥、掃蕩吐⾕渾的戰功,李世⺠讓李靖的陵墓筑成突厥的鐵⼭和吐⾕渾的積⽯⼭形狀,與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樣,名垂千古,光耀後世。短短數⽇之後的皇歷五⽉⼆⼗六⽇,太宗皇帝天可汗李世⺠也駕崩於終南⼭上的翠微宮含風殿,這⼀對中國歷史上君⾂知遇的典範,先後撒⼿⼈寰。

⼤唐⼀統,定中原是李世⺠之功,平江南則是李靖之⼒。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名將之⼀。他寫有《李衛公兵法》、《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都已經失傳,後⼈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家學淵源深厚名師傳絕技 ⽂武雙修⼤成神廟得真機

李靖的武藝與兵法頗有家學淵源。他祖籍雍州三原屬於隴⻄李⽒,其祖⽗李崇義曾任⻄魏殷州刺史,晉封永康公,他的⽗親李詮是隋朝趙郡郡守,李靖⾃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武雙修。他的舅舅就是捉住過陳後主的隋將韓擒虎,名震天下。這位隋朝名將對外甥的天資讚不絕⼝,他認定了其外甥前途遠⼤,對李靖進⾏了極為嚴格的訓練,⽤苦⾁計逼迫外甥勤練⼸⾺。

他對李靖說,「給你三個⽉的時間好好練習,三個⽉後我站在校場上,兩隻耳朵各挂⼀個⼩鐵環,光頭上放⼀枚銅錢。你騎⾺跑過來,⽤槍把鐵環挑下來,再來⼀招回⾺槍,挑掉我頭上的銅錢,如果你槍法不准,很可能要了我的性命」。李靖當然不敢怠慢,晝夜練習,以求考試過關。踏踏實實苦練了三個⽉,李靖完全達到了舅舅的要求,他操槍躍⾺,兩招就挑⾶了舅舅耳朵上的鐵環,回⾺⼀槍⼜把銅錢挑落,幾次三番,無⼀失⼿,令韓擒虎非常滿意,孺⼦可教,後繼有⼈,這讓韓擒虎⼗分欣慰。

李靖早年仗義疏財,也曾為貧所困。有⼀次他路過華⼭的⼀座廟宇,便入廟向神明歷訴窮苦,並請神明告知⾃⼰將來的官位所⾄。李靖在神像前佇立良久才轉⾝離去。李靖剛走出廟⾨⼀百多步,就聽後⾯有⼈⾼聲喊道:「李僕射好去。」李靖聞聲,回頭看了半天,也沒⾒⼈影。後來李靖在唐太宗年間果然出將入相,做了僕射。

真⾦總會閃光,李靖的⽂才武略很快得到了隋朝⼤⾂們的誇獎。吏部尚書⽜弘稱讚李靖,「此⼈有王佐之才」;宰相楊素指著⾃⼰的座位告訴李靖:「閣下將來⼀定能坐在這個位⼦上」。後來李靖的確都做到了,不過他做得不是⼤隋帝國的宰相,⽽是⼤唐帝國的尚書左僕射。(注3)

興⼤唐李靖得遇明主 伏擊戰軍神平定江淮

李靖在隋朝初年做過長安縣功曹、兵部駕部員外郎等⼩官,隋煬帝⼤業⼗⼆年,他當上了⾺⾢(今⼭⻄朔縣)郡丞,成為太原留守李淵的下屬。⼤業末年,李靖被派往北⽅前線,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與李淵相處之後,李靖發現他有擁兵⾃立的意圖,於是李靖把⾃⼰偽裝成囚徒,前往江都,準備向隋煬帝告密。然⽽,他走到長安的時候,因兵荒⾺亂不能前⾏,滯留在那裡。李淵⾃太原起兵後,迅速攻下長安,李靖被俘。臨斬前,李靖⼤叫:「公為天下蒼⽣⽽起義,為什麼要以個⼈恩怨,殺害忠⾂義⼠呢?」李淵很欣賞他的勇氣,同時李世⺠愛其才,⼒勸其⽗赦免李靖。後被李世⺠召入幕府,充做三衛。李靖得遇明主,其卓越的軍事才華得以展現。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向唐⾼祖李淵獻上平滅梁國蕭銑的⼗條計策,唐⾼祖當即採納,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軍總管。同年九⽉,江⽔猛漲,波濤險惡,李靖偏挑這個時候順江⽽下。諸將建議⽔勢減緩後再⾏進兵,李靖老謀深算,他對眾將說:「兵貴神速,現在我軍集結,蕭銑還未察覺,我們出其不意,蕭銑猝不及防,⼀定會被我們抓住」。唐軍⼆千多艘戰船出發了,⼀路順利,很快攻克了荊⾨,⽽荊⾨正是梁國⾸都江陵的⾨⼾。蕭銑腦袋發昏,在此之前竟把主⼒部隊解散,送到各地去屯⽥,現在唐軍進攻,別無他法,他只有臨時拼湊了幾萬軍隊,全部交給名將⽂⼠弘,讓⽂⼠弘駐防清江,與唐軍決⼀死戰。

梁國的救兵紛紛趕往都城,時間緊迫,李孝恭決定⾺上出戰。他親⾃帶兵攻擊⽂⼠弘,卻被打得⼤敗。⽂⼠弘的部隊趁機搶奪戰利品,陣勢混亂。李靖眼看機不可失,⾺上投入了駐守⼤營的全部兵⼒,奮⼒殺敵,李孝恭也率部回⾝再戰,唐軍反敗為勝,直抵江陵城下。

蕭銑⼿中無兵,只能收縮戰線,放棄了江陵的外城和⽔城,唐軍⼀下⼦繳獲了⽔城中的⼤批艦船,興⾼采烈。此時,李靖要求⼤家把梁軍艦船統統放進長江裡,令所有的⼈⼤吃⼀驚。李靖告訴⼤家,「江陵⼀時半刻難以攻下,⽽梁國的救兵⾺上就要趕到,那時唐軍腹背受敵,處境就⼗分危險,想逃走都不容易。我們讓梁軍的戰船在長江裡順流⽽下,下游來的梁國援兵看⾒這麼多無⼈的空船,⼀定以為江陵已被攻下,蕭銑已經完蛋,⾺上就會喪失⾾志,這時招降他們,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眾⼈擊節讚嘆,⾺上依計⽽⾏。蕭銑的援軍看⾒⼤批的無⼈艦船後果然上當,放慢了急馳如⾶的腳步,唐軍加緊圍攻江陵,江陵的求援使者沒能衝出唐軍的包圍圈,無法向外界傳遞消息,蕭銑盼不來援軍,終於絕望了,開城向唐軍投降,他被送到長安斬⾸⽰眾。勝利之後的唐軍將⼠渴望⼤肆劫掠,想要沒收梁軍將⼠的家產,被李靖和李孝恭堅決阻⽌,「王者之師,是仁義之師,雙⽅各為其主,梁軍將⼠不是罪⼈,不能這樣對待他們。現在還有很多地區尚未歸附,我們如果不能寬⼤為懷,梁軍就會放下投降的念頭,與我們死戰到底,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在李靖的嚴格約束下,唐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梁軍余部紛紛歸降,唐軍兵不⾎刃,控制了梁國的全部領地。李靖成就⼤功,被封為上柱國和永康郡公,任命為嶺南撫慰⼤使,擁有「承製拜封」的特權。他採⽤懷柔政策,盡⼒招撫,共得嶺南九⼗六州,六⼗餘萬⼾,嶺南地區歸入了⼤唐帝國的版圖。李靖成為檢校桂州(今廣⻄桂林)總管,為朝廷鎮守嶺南地區。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江淮地區的農⺠軍領袖輔公祏再次反唐,⾃封為宋國皇帝,以丹陽(今江蘇南京)為都城,舉兵直指海州、壽陽。李淵再度任命李孝恭為元帥,李靖為副元帥,發兵圍剿輔公祏的江淮軍。輔公祏⾃守丹陽,輔公祏的部將馮慧亮、陳正通駐守博望⼭和青林⼭,佔據有利地形,堅守不戰。唐軍諸將提議,繞道進攻丹陽,只要丹陽城破,馮慧亮等⼈必然不戰⾃潰。李靖否決了這⼀提議,「丹陽城防堅固,如果我們不能⼀舉拿下,馮慧亮等⼈再從背後進攻我們,唐軍腹背受敵就很危險了」,李靖說出了破敵之策,⾺上被李孝恭採納。唐軍派出老弱⼠卒上⾨挑戰,被江淮軍打得抱頭鼠竄。江淮軍眼⾒唐軍如此沒⽤,⼤喜過望,趕緊發兵追趕,很快落入了唐軍的埋伏,江淮軍損失慘重,⼀敗塗地,博望、青林相繼失陷。李靖乘勝進攻丹陽,輔公祏棄城⽽逃,路上被屬下出賣,在浙江武康鎮被獻給了唐軍。輔公祏在丹陽被斬⾸,江淮平定,唐朝基本上統⼀了中國,這中間,長江流域歸入⼤唐版圖,李靖居功⾄偉。他被唐⾼祖李淵升為兵部尚書,擔任揚州都督府長史,和李孝恭⼀起出鎮江南,此時他已經成為李淵⽗⼦眼中的戰神。

舉兵靈州戰突厥得勝⽽還 夜襲陰⼭顯神威⽣擒敵酋

武德八年(公元265年),突厥進攻太原,李靖率領⼀萬江淮精兵北上,駐守太⾕,與突厥的軍隊展開⾎戰。此次參戰的其它唐軍部隊損兵折將,唯獨李靖所部得勝⽽還,此後,他得以全⾯參加反擊突厥的戰爭。武德九年,突厥進攻靈州,李靖率部在青銅峽附近與頡利可汗⾎戰⼀⽇,打退了頡利可汗。李靖擔任了靈州⼤都督,承擔了⼤唐北⽅防禦的千⽄重擔。

武德九年六⽉,太⽩⾦星兩次在⽩天劃過天空,爆發了⽞武⾨之變。此時,太⼦李建成處⼼積慮地要扳倒功勛卓著的弟弟、天策上將李世⺠。結果是李建成和⿑王李元吉被殺。不久,唐⾼祖讓位給李世⺠,成為太上皇,千古⼀帝李世⺠登基成為唐太宗。在⽞武⾨之變發⽣之前,李世⺠曾派⼈去徵求李靖的意⾒,李靖表⽰了中立的態度。軍⼈不⼲預朝政,本是⼀位將軍應有的操守。李世⺠是⼀位傑出的帝王,當然理解李靖的所作所為,他即位後,⾺上任命李靖為刑部尚書,後⼜代理中書令,使李靖成為名副其實的宰相。

唐太宗執政之後重⽤李靖,李靖也非常盡⼼報效。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冬⼗⼀⽉,唐太宗任命李靖為⾏軍總管,李靖奉詔率⼤軍⼗餘萬分六道征討東突厥。貞觀四年正⽉,李靖帶領三千精銳騎兵,夜襲東突厥頡利可汗的牙帳,頡利可汗以為來的是⼤唐傾國之兵,慌忙逃跑,⼀直跑到今天的內蒙古⼆連浩特⻄南,定襄落入了李靖⼿中。捷報傳到長安,唐太宗⼗分欣慰,「當年李陵以五千步卒⾎戰匈奴,雖敗猶榮,今天李靖以三千騎兵就威振北⽅,實在是聞所未聞,當年渭⽔之盟的恥辱⼀戰⽽雪」。(注4)

頡利可汗⾒⼤勢已去,遂決定向唐朝求和,並且願意⾃為⼈質,李世⺠表⽰同意,派出唐儉作為出使東突厥的外交使節。李靖率領⼀萬精銳騎兵悄悄跟在唐儉後⾯,在唐儉和頡利可汗握⼿⾔歡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唐軍所向披靡,斬⾸⼀萬多級,俘虜突厥男女老少⼗八萬⼈,繳獲牲畜數⼗萬頭。頡利可汗的妻⼦隋朝義成公主被唐軍所殺,頡利可汗拚命逃竄,卻未能逃脫。貞觀四年三⽉,頡利可汗被唐軍俘獲,曾經不可⼀世的東突厥汗國滅亡。⼤唐威振四⽅,萬國景仰。在慶功宴上,李世⺠親⾃起舞,李淵⽤琵琶為之伴奏,舉國歡騰,共同慶祝⼤唐帝國的旭⽇東升。

然⽽,此時李靖卻遭到誣告,御史⼤夫溫彥博彈劾他縱兵擄掠,把突厥珍物⼀搶⽽空。在唐太宗⾯前,李靖沒有為⾃⼰辯解,誠懇謝罪。唐太宗喜歡名將這種為⼈處世的態度,獎其功,赦其過。不久,唐太宗明⽩了事情的真相,知道李靖並沒有染指任何突厥珍物,就坦率地向李靖認錯:「以前有⼈在我⾯前說你的壞話,我偏聽偏信,現在我知道那些都是⼩⼈的讒⾔,請你不要把這事放在⼼上」。他賜絹⼆千匹,拜李靖為尚書右僕射,參與國家⼤政。(注5)

飽讀史書的李靖當然知道,在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前,恪守君君⾂⾂的禮儀最為妥善,在朝堂之上,他「恂恂然似不能⾔」,從不亂發意⾒駁斥那些誣陷他的⼈,老成持重,博得了「⼀代楷模」的讚譽。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李靖以⾜疾請辭宰相之位,獲得恩准,但唐太宗仍然請求他每隔幾⽇去參加宰相會議。

晚年出征吐⾕渾舉國投降 兩遭誣告展風範忍辱不辨

貞觀八年,吐⾕渾王慕容伏允起兵犯邊,李靖向唐太宗請纓出戰。年過花甲的李靖膽⾊謀略未減當年,64歲的他⼜⼀次披挂出征。唐太宗任命他為⻄海道⾏軍⼤總管,率領五路⼤軍數萬⼈⾺直指吐⾕渾,慕容伏允不敢與李靖硬拚,放火燒荒,盡毀草原,以堅壁清野對付唐軍。慕容伏允逃進沙漠,以為唐軍不會追擊,李靖採納侯君集的建議,決定窮追猛打,不給敵⼈喘息之機。他們兵分兩路,對慕容伏允展開了鉗形攻勢。

李靖在曼頭⼭(今青海湖南⽇⽉⼭)和⾚⽔源(曼頭⼭⻄)⼤敗吐⾕渾軍,慕容伏允被迫逃往⼤非川(今青海共和縣以⻄)。侯君集部穿越2000多⾥的不⽑之地,在烏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了吐⾕渾軍,殺得吐⾕渾⼈⿁哭狼嚎。唐軍會師於⼤非川,翻越積⽯⼭(今青海阿尼瑪卿⼭),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瑪⼲沙漠裡全殲慕容伏允的吐⾕渾軍,慕容伏允走投無路,⾃縊⾝亡。慕容伏允的兒⼦慕容順也被李靖俘獲,吐⾕渾舉國投降,唐太宗封慕容順為⻄平郡王,李靖⼤獲全勝,班師回朝。

在李靖進擊吐⾕渾時,利州刺史⾼甑⽣任鹽澤道總管,因未按期到達,貽誤了軍機,受到李靖的責備,他對此⼼懷不滿。戰事結束後,即串通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李靖性情忠厚不加辯⽩,唐太宗雖然不信,但也詳細調查了⼀番,最後弄清了事實真相,以誣告罪將⾼甑⽣流放邊疆。(注6)⼀波未平,⼀波⼜起。被朝廷指派到李靖家裡學習兵法的名將侯君集也向唐太宗抱怨,說李靖只傳授⼀些基本的東⻄,⾼深的兵法卻不肯傾囊相授,這是對朝廷有貳⼼的表現。唐太宗聞⾔把李靖叫來責問,李靖坦然相告,「我教給侯君集的兵法已經⾜以安邦定國」。後來侯君集打算擁立皇太⼦李承乾謀反,被明正典刑,由此可⾒李靖的先⾒之明。

結語

唐貞觀⼆⼗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逝於家中,享年79歲,他與唐太宗這⼀對君⾂做到了⼀⽣善始善終,成為歷代羨慕的典範。李靖謚號「景武」,陪葬唐太宗的昭陵,他的畫像⾼挂於凌煙閣,供後⼈瞻仰。李靖的後⼈雖然沒有太⼤的顯赫,但也是香火不斷,瓜瓞綿綿,與那些被武則天抄家滅⾨的許多⼤唐功⾂之家相比,後福不淺。李靖為⼈處世幾乎做得盡善盡美,處廟堂之⾼,他從容⾃若;處江湖之遠,他淡定如初。在富貴⾯前,能做到進退⾃如,實在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在誣告⾯前,能做到忍辱不辯,那就更為難得,盡顯⼤唐軍神⼼寬如海、⼤智若愚的風範。

注1.李孝恭(591年-640年),唐⾼祖李淵從侄,唐初宗室名將,為凌煙閣⼆⼗四功⾂之⼀。

注2.《舊唐書 ‧列傳第⼗七》: 「八年……⾼祖每云:「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衛、霍,豈能及也!」」

注3.《舊唐書 ‧列傳第⼗七》:其舅韓擒虎號為名將,每與論兵,未嘗不稱善,撫之曰:「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矣。」初仕隋為長安縣功曹,後歷駕部員外郎。左僕射楊素、吏部尚書⽜弘皆善之。素嘗拊其牀謂靖曰:「卿終當坐此。」

注4.《舊唐書 ‧列傳第⼗七》: 太宗嘗謂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降匈奴,尚得書名⽵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報往年渭⽔之役。」

注5.《舊唐書 ‧列傳第⼗七》:酺五⽇,御史⼤夫溫彥博害其功,譖靖軍無綱紀,致令虜中奇寶,散於亂兵之⼿。太宗⼤加責讓,靖頓⾸謝。久之,太宗謂曰:「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當赦公之罪,錄公之勛。」詔加左光祿⼤夫,賜絹千匹,真食⾢通前五百⼾。未幾,太宗謂靖曰:「前有⼈讒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為懷。」賜絹⼆千匹,拜尚書右僕射。

注6.《舊唐書 ‧列傳第⼗七》:「九年……初,利州刺史⾼甑⽣為鹽澤道總管,以後軍期,靖薄責之,甑⽣因有憾於靖。及是,與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告靖謀反。太宗命法官按其事, 甑⽣等竟以誣罔得罪。」

主要參考⽂獻:

劉昫等,《舊唐書》,後晉

吳兢,《貞觀政要》,唐

房⽞齡等,《晉書》,唐

魏徵等,《隋書》,唐

王溥,《唐會要》,宋

歐陽脩等,《新唐書》,宋

司⾺光等編,《資治通鑒》,宋

諸聖鄰,《⼤唐秦王詞話》,明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清

董誥等編,《全唐⽂》,清

蔡東藩,《唐史演義》,⺠國

吳雲,《唐太宗全集校注》,現代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看中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