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戒斷「北京成癮症」很痛苦 但歐洲脫中聲浪高

0
26
在中國的曝險報告中,供應鏈曝險最大的是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有28%的供應鏈在中國。(圖片來源: PIXABAY)
據《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有數千家英國企業正在切斷與中(共)國之間的關係,且歐洲學者亦警告歐盟若再深化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將會面臨公平競爭難落實等挑戰。外界關注於歐洲經濟要戒斷「中國成癮症」將會非常痛苦,可是時代已經變了,必須更早做好準備。
英國保守黨黨魁之爭正熱烈打出了「中國牌」,即使再遲鈍之企業也會看出風向。金融時報在7月30日的報導稱,英國工業總會(CBI)的秘書長丹克(Tony Danker)表示,現在與我談話的每一個企業,皆在考慮供應鏈重組的問題,因他們預期我們的政治人物將會無可避免地加速傾向一個與北京脫鉤的世界。
2021歐盟與英國都與中方持續擴大貿易額,特別歐盟自中國進口的貨品已經占歐盟進口總額的22%;而英國從中國進口之貨品,也占了英國進口總額的13%,對中貿易逆差亦更拉大,不平衡且深化之經貿依賴關係於今年幾個變數加入刺激之下,歐洲企業終於已經到了覺醒時刻。
7月29日,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ese Studies)的總裁胡謐空(Mikko Huotari)及學者尚恩(Sébastien Jean)聯名撰文指出,俄烏兩國戰爭就是一個「警鐘」,中國選擇了與俄羅斯站在一起,又加上先前立陶宛挺台灣而遭到北京貿易報復,以及歐洲政治人物挺香港被中國抵制入境,這已經在在顯示,北京府在價值觀及安全戰略方面的決定與歐盟是背道而馳的。
胡謐空與尚恩提出警告,目前德國汽車業及化工業涉足中國腳步正在深化中,中方對歐洲的投資亦逐漸回復,尤其於綠能領域上,同時歐盟成員國各自和中國的經濟連結差距不小,此條路持續下去,將對歐洲經濟及歐盟整合皆不是好事。
這兩位學者認為,歐洲對於中國的經濟戰略將面臨三大挑戰:
第一、想要公平競爭將會愈來愈難,主要因為中國經濟趨緩,正讓北京當局更會干預企業,而成為更加不可靠之貿易對象。
的二、如果想要朝正向經貿合作,也會變得更難。因中國於人權等資訊方面的不透明,侵犯個人資料等行徑,將會使歐盟與北京之間的糾紛變多,歐盟國家與企業和中國往來之時,對於個資保護等的成本也會增加。
第三、政治上的緊張會增加,而帶來經貿突然中斷之風險。這包括了北京政府可能用經濟手段來報復各種踩政治紅線之事件,以及升高台海的危機、與美國衝突的可能性等。
因此,胡謐空與尚恩主張,目前歐盟聚焦於互惠及公平的對中經貿戰略,應該改為以經濟安全與經濟主權為核心,包括了改善監督與情報的能力,並強化對關鍵戰略產業之立場等等。
總部於丹麥之民主聯盟基金會(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的執行長帕列羅-普萊斯納(Jonas Parello-Plesner)亦於上月28日撰文指出,歐洲企業應該為中國可能入侵台灣所帶來之經濟制裁做好準備,也就是提早布局降低於中國的曝險。
該基金會5月針對全球52國進行民調,當問及如果中共侵台,是否該切斷與中方的經濟關係時,其中歐洲國家以英國與丹麥最為支持,而德國、法國支持度排名居中,但匈牙利、希臘與羅馬尼亞等3國民眾,則傾向仍然要保持經貿往來。
儘管多數歐洲民意支持,可是歐中經貿規模遠大於歐俄,所以經濟「脫中」之影響自然更大。
荷蘭智庫Clingendael於4月發表的一份歐洲MSCI上市成分股企業於中國的曝險報告,其中營收曝險排名第1大的是總部於英國的力拓(Rio Tinto),其56.6%營收來是自於中國,第2、3名分別為旗下有卡地亞(Cartier)等名牌之瑞士奢華集團歷峰集團(Richemont)與阿迪達斯(Adidas);供應鏈曝險前2大皆是德國車廠,福斯(Volkswagen)28%的供應鏈在中國,而BMW也有25%。
由此可見,如果歐洲經濟要「戒斷中國成癮症」,將會非常痛苦,就如同丹克告訴金融時報:「不必是天才,也會知道便宜的貨品將可能成為過去。」不過,也如前述學者們的看法,正因位中國規模大,更加需要早點做準備。
責任編輯: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