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無解毒劑 中毒時如何自保?

0
18
河豚能不能吃?什麼部位有毒?中毒症狀有哪些?以下問答帶你了解。圖為東京一家餐廳上方懸掛著一條大型塑膠河豚,該餐廳的菜單上提供這種受歡迎的魚類。(圖片來源:Robert Alexander)

南投一間小吃店老闆近日烹煮河豚邀朋友聚餐,多人食用後身體不適其中1人死亡、8人送醫,食藥署將檢驗確認餐點中是否含河豚毒素。根據統計,台灣從民國80年至111年為止共發生17起食品中毒死亡案,其中肇因是河豚就占11例。河豚能不能吃?什麼部位有毒?中毒症狀有哪些?以下問答帶你了解。

河豚小百科

河豚為肉食性魚類,體型有長有短、有圓有方,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海域,有些可進入河口或僅生活在淡水中。台灣約有30種河豚,數量最多為克氏兔頭魨(俗稱黑鯖河豚),其次為黃鰭多紀豚(俗稱黃鰭河豚)。

上圖為黑鯖河豚,下圖為黃鰭河豚。(上圖取自農業部網頁kmweb.moa.gov.tw,下圖取自台灣漁業資料庫fishdb.sinica.edu.tw)

每種河豚都有毒嗎?

河豚的毒素依品種分布於內臟、肌肉、血液、皮膚等部位,強弱依種類而異,一般以肝臟及卵巢毒性最高,其次為皮膚及腸子。

有些種類(例如黑鯖河豚、白鯖河豚)的肉雖然無毒,但內臟毒素可能在料理時污染魚肉,若處理不當, 食用仍有中毒風險。

圖為白鯖河豚。(圖取自農業部網頁kmweb.moa.gov.tw)

河豚能不能吃?

想避免中毒應盡量不要食用河豚。日本有專業證照制度,販賣河豚料理的店面裡,只有具證照的廚師可以處理河豚。台灣則無相關認證制度。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不得製造、加工、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有毒或含有害人體健康物質或異物的食品或食品添加物,其他如作為贈品送人或公開陳列都不可以。食藥署不建議餐廳販售,更不鼓勵民眾自行捕撈食用。

河豚毒素是什麼?

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約為氰化鈉的1000倍以上,2至3毫克就足以致人於死,因具耐熱性,就算加熱也無法破壞毒素。毒素在人體內會阻斷鈉離子進入神經細胞,導致神經訊息無法傳遞,嚴重時造成神經中樞、橫膈膜及呼吸神經麻痺死亡。

吃河豚中毒症狀有哪些?

吃下河豚毒素通常在食用後10至45分鐘出現唇舌四肢發麻、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運動失調、流口水和吞嚥困難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低血壓、心跳減慢甚至死亡,死亡率約為61%。

吃河豚中毒了怎麼辦?

吃到有毒河豚,應先催吐將有毒物從胃部排出並盡速就醫,維持呼吸道功能。

河豚毒素目前並無解毒劑,治療方法以維持呼吸或洗胃為主,或是給予患者稀釋過的活性碳及輕瀉劑,加速排出毒素。

如何避免中毒?

因河豚種類多,從外觀不易辨識,加工業者可能會誤把含毒的河豚製成魚鬆或香魚片等,想避免中毒除了盡量不要食用河豚,也要避免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

責任編輯:一帆 来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