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雄榜】⼤唐军神─卫国公李靖

0
9
⼤唐初年的明君贤⾂,铸就了辉煌的「贞观之治」。(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作者:云中君)李靖,字药师,初唐(公元571年∼649年)京兆三原(今陕⻄三原县)⼈。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相貌魁伟,志向⾼远,有⽂武才略。李靖经常与其舅讨论兵法战策,韩擒虎曾称赞说:「可与我讨论孙吴兵法的⼈,只有李靖⼀⼈了。」隋朝炀帝末年,李靖出任⾺⾢郡丞。当时天下⼤乱,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李靖在长安被唐军俘获,李渊曾欲处死他,幸⽽为李世⺠所救。此后李靖追随李世⺠东征⻄讨,屡建⼤功。他曾协助李孝恭(注1)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佑,后入李世⺠幕府,深得信任。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靖东击突厥⼤胜,封代国公,拜尚书仆射。贞观九年,吐⾕浑入寇,李靖不顾年⾼,率师逾积⽯⼭,⼀举将其荡平。唐太宗赞为:「南平吴会,北清沙漠,⻄定慕容。」唐⾼祖李渊评价他:「古代名将韩信、⽩起、卫青、霍去病与李靖相比,皆望尘莫及矣。」(注2)

贞观⼗⼀年,李靖改封卫国公。贞观⼗四年,李靖的妻⼦去世,唐太宗降诏哀悼。此后李靖的⾝体状况不佳,他⼜闭⾨不出,唐太宗竟然写信给李靖,要李靖的老护⼠亲⾃到唐太宗处,汇报李靖的病情和饮食起居。后世的权德舆从李靖后⼈那里读到了唐太宗的⼿诏,忍不住痛哭流涕,「君⾂之间竟然可以如此融洽」。

图为清殿藏本李靖画像(图源:HuangQQ /CC BY-SA 3.0)

李靖⼀⽣为国东征⻄讨,威震北⽅、平岭南、定江南,功盖当世。唐贞观⼗七年(643年),置图像于凌烟阁,尊奉为功⾂,并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唐贞观⼆⼗三年(公元649年)皇历五⽉⼗八⽇,⼤唐军神李靖薨于家,享年七⼗九岁,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四⼗⼈、⽻葆⿎吹,陪葬昭陵,谥为「景武」,备极哀荣。为了表彰李靖平灭东突厥、扫荡吐⾕浑的战功,李世⺠让李靖的陵墓筑成突厥的铁⼭和吐⾕浑的积⽯⼭形状,与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样,名垂千古,光耀后世。短短数⽇之后的皇历五⽉⼆⼗六⽇,太宗皇帝天可汗李世⺠也驾崩于终南⼭上的翠微宫含风殿,这⼀对中国历史上君⾂知遇的典范,先后撒⼿⼈寰。

⼤唐⼀统,定中原是李世⺠之功,平江南则是李靖之⼒。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名将之⼀。他写有《李卫公兵法》、《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都已经失传,后⼈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家学渊源深厚名师传绝技 ⽂武双修⼤成神庙得真机

李靖的武艺与兵法颇有家学渊源。他祖籍雍州三原属于陇⻄李⽒,其祖⽗李崇义曾任⻄魏殷州刺史,晋封永康公,他的⽗亲李诠是隋朝赵郡郡守,李靖⾃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武双修。他的舅舅就是捉住过陈后主的隋将韩擒虎,名震天下。这位隋朝名将对外甥的天资赞不绝⼝,他认定了其外甥前途远⼤,对李靖进⾏了极为严格的训练,⽤苦⾁计逼迫外甥勤练⼸⾺。

他对李靖说,「给你三个⽉的时间好好练习,三个⽉后我站在校场上,两只耳朵各挂⼀个⼩铁环,光头上放⼀枚铜钱。你骑⾺跑过来,⽤枪把铁环挑下来,再来⼀招回⾺枪,挑掉我头上的铜钱,如果你枪法不准,很可能要了我的性命」。李靖当然不敢怠慢,昼夜练习,以求考试过关。踏踏实实苦练了三个⽉,李靖完全达到了舅舅的要求,他操枪跃⾺,两招就挑⾶了舅舅耳朵上的铁环,回⾺⼀枪⼜把铜钱挑落,几次三番,无⼀失⼿,令韩擒虎非常满意,孺⼦可教,后继有⼈,这让韩擒虎⼗分欣慰。

李靖早年仗义疏财,也曾为贫所困。有⼀次他路过华⼭的⼀座庙宇,便入庙向神明历诉穷苦,并请神明告知⾃⼰将来的官位所⾄。李靖在神像前伫立良久才转⾝离去。李靖刚走出庙⾨⼀百多步,就听后⾯有⼈⾼声喊道:「李仆射好去。」李靖闻声,回头看了半天,也没⾒⼈影。后来李靖在唐太宗年间果然出将入相,做了仆射。

真⾦总会闪光,李靖的⽂才武略很快得到了隋朝⼤⾂们的夸奖。吏部尚书⽜弘称赞李靖,「此⼈有王佐之才」;宰相杨素指著⾃⼰的座位告诉李靖:「阁下将来⼀定能坐在这个位⼦上」。后来李靖的确都做到了,不过他做得不是⼤隋帝国的宰相,⽽是⼤唐帝国的尚书左仆射。(注3)

兴⼤唐李靖得遇明主 伏击战军神平定江淮

李靖在隋朝初年做过长安县功曹、兵部驾部员外郎等⼩官,隋炀帝⼤业⼗⼆年,他当上了⾺⾢(今⼭⻄朔县)郡丞,成为太原留守李渊的下属。⼤业末年,李靖被派往北⽅前线,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与李渊相处之后,李靖发现他有拥兵⾃立的意图,于是李靖把⾃⼰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密。然⽽,他走到长安的时候,因兵荒⾺乱不能前⾏,滞留在那里。李渊⾃太原起兵后,迅速攻下长安,李靖被俘。临斩前,李靖⼤叫:「公为天下苍⽣⽽起义,为什么要以个⼈恩怨,杀害忠⾂义⼠呢?」李渊很欣赏他的勇气,同时李世⺠爱其才,⼒劝其⽗赦免李靖。后被李世⺠召入幕府,充做三卫。李靖得遇明主,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得以展现。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向唐⾼祖李渊献上平灭梁国萧铣的⼗条计策,唐⾼祖当即采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军总管。同年九⽉,江⽔猛涨,波涛险恶,李靖偏挑这个时候顺江⽽下。诸将建议⽔势减缓后再⾏进兵,李靖老谋深算,他对众将说:「兵贵神速,现在我军集结,萧铣还未察觉,我们出其不意,萧铣猝不及防,⼀定会被我们抓住」。唐军⼆千多艘战船出发了,⼀路顺利,很快攻克了荆⾨,⽽荆⾨正是梁国⾸都江陵的⾨⼾。萧铣脑袋发昏,在此之前竟把主⼒部队解散,送到各地去屯⽥,现在唐军进攻,别无他法,他只有临时拼凑了几万军队,全部交给名将⽂⼠弘,让⽂⼠弘驻防清江,与唐军决⼀死战。

梁国的救兵纷纷赶往都城,时间紧迫,李孝恭决定⾺上出战。他亲⾃带兵攻击⽂⼠弘,却被打得⼤败。⽂⼠弘的部队趁机抢夺战利品,阵势混乱。李靖眼看机不可失,⾺上投入了驻守⼤营的全部兵⼒,奋⼒杀敌,李孝恭也率部回⾝再战,唐军反败为胜,直抵江陵城下。

萧铣⼿中无兵,只能收缩战线,放弃了江陵的外城和⽔城,唐军⼀下⼦缴获了⽔城中的⼤批舰船,兴⾼采烈。此时,李靖要求⼤家把梁军舰船统统放进长江里,令所有的⼈⼤吃⼀惊。李靖告诉⼤家,「江陵⼀时半刻难以攻下,⽽梁国的救兵⾺上就要赶到,那时唐军腹背受敌,处境就⼗分危险,想逃走都不容易。我们让梁军的战船在长江里顺流⽽下,下游来的梁国援兵看⾒这么多无⼈的空船,⼀定以为江陵已被攻下,萧铣已经完蛋,⾺上就会丧失⾾志,这时招降他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众⼈击节赞叹,⾺上依计⽽⾏。萧铣的援军看⾒⼤批的无⼈舰船后果然上当,放慢了急驰如⾶的脚步,唐军加紧围攻江陵,江陵的求援使者没能冲出唐军的包围圈,无法向外界传递消息,萧铣盼不来援军,终于绝望了,开城向唐军投降,他被送到长安斩⾸⽰众。胜利之后的唐军将⼠渴望⼤肆劫掠,想要没收梁军将⼠的家产,被李靖和李孝恭坚决阻⽌,「王者之师,是仁义之师,双⽅各为其主,梁军将⼠不是罪⼈,不能这样对待他们。现在还有很多地区尚未归附,我们如果不能宽⼤为怀,梁军就会放下投降的念头,与我们死战到底,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在李靖的严格约束下,唐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梁军余部纷纷归降,唐军兵不⾎刃,控制了梁国的全部领地。李靖成就⼤功,被封为上柱国和永康郡公,任命为岭南抚慰⼤使,拥有「承制拜封」的特权。他采⽤怀柔政策,尽⼒招抚,共得岭南九⼗六州,六⼗余万⼾,岭南地区归入了⼤唐帝国的版图。李靖成为检校桂州(今广⻄桂林)总管,为朝廷镇守岭南地区。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江淮地区的农⺠军领袖辅公祏再次反唐,⾃封为宋国皇帝,以丹阳(今江苏南京)为都城,举兵直指海州、寿阳。李渊再度任命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发兵围剿辅公祏的江淮军。辅公祏⾃守丹阳,辅公祏的部将冯慧亮、陈正通驻守博望⼭和青林⼭,占据有利地形,坚守不战。唐军诸将提议,绕道进攻丹阳,只要丹阳城破,冯慧亮等⼈必然不战⾃溃。李靖否决了这⼀提议,「丹阳城防坚固,如果我们不能⼀举拿下,冯慧亮等⼈再从背后进攻我们,唐军腹背受敌就很危险了」,李靖说出了破敌之策,⾺上被李孝恭采纳。唐军派出老弱⼠卒上⾨挑战,被江淮军打得抱头鼠窜。江淮军眼⾒唐军如此没⽤,⼤喜过望,赶紧发兵追赶,很快落入了唐军的埋伏,江淮军损失惨重,⼀败涂地,博望、青林相继失陷。李靖乘胜进攻丹阳,辅公祏弃城⽽逃,路上被属下出卖,在浙江武康镇被献给了唐军。辅公祏在丹阳被斩⾸,江淮平定,唐朝基本上统⼀了中国,这中间,长江流域归入⼤唐版图,李靖居功⾄伟。他被唐⾼祖李渊升为兵部尚书,担任扬州都督府长史,和李孝恭⼀起出镇江南,此时他已经成为李渊⽗⼦眼中的战神。

举兵灵州战突厥得胜⽽还 夜袭阴⼭显神威⽣擒敌酋

武德八年(公元265年),突厥进攻太原,李靖率领⼀万江淮精兵北上,驻守太⾕,与突厥的军队展开⾎战。此次参战的其它唐军部队损兵折将,唯独李靖所部得胜⽽还,此后,他得以全⾯参加反击突厥的战争。武德九年,突厥进攻灵州,李靖率部在青铜峡附近与颉利可汗⾎战⼀⽇,打退了颉利可汗。李靖担任了灵州⼤都督,承担了⼤唐北⽅防御的千⽄重担。

武德九年六⽉,太⽩⾦星两次在⽩天划过天空,爆发了⽞武⾨之变。此时,太⼦李建成处⼼积虑地要扳倒功勋卓著的弟弟、天策上将李世⺠。结果是李建成和⿑王李元吉被杀。不久,唐⾼祖让位给李世⺠,成为太上皇,千古⼀帝李世⺠登基成为唐太宗。在⽞武⾨之变发⽣之前,李世⺠曾派⼈去征求李靖的意⾒,李靖表⽰了中立的态度。军⼈不⼲预朝政,本是⼀位将军应有的操守。李世⺠是⼀位杰出的帝王,当然理解李靖的所作所为,他即位后,⾺上任命李靖为刑部尚书,后⼜代理中书令,使李靖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唐太宗执政之后重⽤李靖,李靖也非常尽⼼报效。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冬⼗⼀⽉,唐太宗任命李靖为⾏军总管,李靖奉诏率⼤军⼗余万分六道征讨东突厥。贞观四年正⽉,李靖带领三千精锐骑兵,夜袭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可汗以为来的是⼤唐倾国之兵,慌忙逃跑,⼀直跑到今天的内蒙古⼆连浩特⻄南,定襄落入了李靖⼿中。捷报传到长安,唐太宗⼗分欣慰,「当年李陵以五千步卒⾎战匈奴,虽败犹荣,今天李靖以三千骑兵就威振北⽅,实在是闻所未闻,当年渭⽔之盟的耻辱⼀战⽽雪」。(注4)

颉利可汗⾒⼤势已去,遂决定向唐朝求和,并且愿意⾃为⼈质,李世⺠表⽰同意,派出唐俭作为出使东突厥的外交使节。李靖率领⼀万精锐骑兵悄悄跟在唐俭后⾯,在唐俭和颉利可汗握⼿⾔欢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唐军所向披靡,斩⾸⼀万多级,俘虏突厥男女老少⼗八万⼈,缴获牲畜数⼗万头。颉利可汗的妻⼦隋朝义成公主被唐军所杀,颉利可汗拚命逃窜,却未能逃脱。贞观四年三⽉,颉利可汗被唐军俘获,曾经不可⼀世的东突厥汗国灭亡。⼤唐威振四⽅,万国景仰。在庆功宴上,李世⺠亲⾃起舞,李渊⽤琵琶为之伴奏,举国欢腾,共同庆祝⼤唐帝国的旭⽇东升。

然⽽,此时李靖却遭到诬告,御史⼤夫温彦博弹劾他纵兵掳掠,把突厥珍物⼀抢⽽空。在唐太宗⾯前,李靖没有为⾃⼰辩解,诚恳谢罪。唐太宗喜欢名将这种为⼈处世的态度,奖其功,赦其过。不久,唐太宗明⽩了事情的真相,知道李靖并没有染指任何突厥珍物,就坦率地向李靖认错:「以前有⼈在我⾯前说你的坏话,我偏听偏信,现在我知道那些都是⼩⼈的谗⾔,请你不要把这事放在⼼上」。他赐绢⼆千匹,拜李靖为尚书右仆射,参与国家⼤政。(注5)

饱读史书的李靖当然知道,在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前,恪守君君⾂⾂的礼仪最为妥善,在朝堂之上,他「恂恂然似不能⾔」,从不乱发意⾒驳斥那些诬陷他的⼈,老成持重,博得了「⼀代楷模」的赞誉。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靖以⾜疾请辞宰相之位,获得恩准,但唐太宗仍然请求他每隔几⽇去参加宰相会议。

晚年出征吐⾕浑举国投降 两遭诬告展风范忍辱不辨

贞观八年,吐⾕浑王慕容伏允起兵犯边,李靖向唐太宗请缨出战。年过花甲的李靖胆⾊谋略未减当年,64岁的他⼜⼀次披挂出征。唐太宗任命他为⻄海道⾏军⼤总管,率领五路⼤军数万⼈⾺直指吐⾕浑,慕容伏允不敢与李靖硬拼,放火烧荒,尽毁草原,以坚壁清野对付唐军。慕容伏允逃进沙漠,以为唐军不会追击,李靖采纳侯君集的建议,决定穷追猛打,不给敌⼈喘息之机。他们兵分两路,对慕容伏允展开了钳形攻势。

李靖在曼头⼭(今青海湖南⽇⽉⼭)和⾚⽔源(曼头⼭⻄)⼤败吐⾕浑军,慕容伏允被迫逃往⼤非川(今青海共和县以⻄)。侯君集部穿越2000多⾥的不⽑之地,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了吐⾕浑军,杀得吐⾕浑⼈⿁哭狼嚎。唐军会师于⼤非川,翻越积⽯⼭(今青海阿尼玛卿⼭),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玛⼲沙漠里全歼慕容伏允的吐⾕浑军,慕容伏允走投无路,⾃缢⾝亡。慕容伏允的儿⼦慕容顺也被李靖俘获,吐⾕浑举国投降,唐太宗封慕容顺为⻄平郡王,李靖⼤获全胜,班师回朝。

在李靖进击吐⾕浑时,利州刺史⾼甑⽣任盐泽道总管,因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受到李靖的责备,他对此⼼怀不满。战事结束后,即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李靖性情忠厚不加辩⽩,唐太宗虽然不信,但也详细调查了⼀番,最后弄清了事实真相,以诬告罪将⾼甑⽣流放边疆。(注6)⼀波未平,⼀波⼜起。被朝廷指派到李靖家里学习兵法的名将侯君集也向唐太宗抱怨,说李靖只传授⼀些基本的东⻄,⾼深的兵法却不肯倾囊相授,这是对朝廷有贰⼼的表现。唐太宗闻⾔把李靖叫来责问,李靖坦然相告,「我教给侯君集的兵法已经⾜以安邦定国」。后来侯君集打算拥立皇太⼦李承干谋反,被明正典刑,由此可⾒李靖的先⾒之明。

结语

唐贞观⼆⼗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逝于家中,享年79岁,他与唐太宗这⼀对君⾂做到了⼀⽣善始善终,成为历代羡慕的典范。李靖谥号「景武」,陪葬唐太宗的昭陵,他的画像⾼挂于凌烟阁,供后⼈瞻仰。李靖的后⼈虽然没有太⼤的显赫,但也是香火不断,瓜瓞绵绵,与那些被武则天抄家灭⾨的许多⼤唐功⾂之家相比,后福不浅。李靖为⼈处世几乎做得尽善尽美,处庙堂之⾼,他从容⾃若;处江湖之远,他淡定如初。在富贵⾯前,能做到进退⾃如,实在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在诬告⾯前,能做到忍辱不辩,那就更为难得,尽显⼤唐军神⼼宽如海、⼤智若愚的风范。

注1.李孝恭(591年-640年),唐⾼祖李渊从侄,唐初宗室名将,为凌烟阁⼆⼗四功⾂之⼀。

注2.《旧唐书 ‧列传第⼗七》: 「八年……⾼祖每云:「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卫、霍,岂能及也!」」

注3.《旧唐书 ‧列传第⼗七》: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后历驾部员外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弘皆善之。素尝拊其牀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注4.《旧唐书 ‧列传第⼗七》: 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降匈奴,尚得书名⽵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报往年渭⽔之役。」

注5.《旧唐书 ‧列传第⼗七》:酺五⽇,御史⼤夫温彦博害其功,谮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太宗⼤加责让,靖顿⾸谢。久之,太宗谓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诏加左光禄⼤夫,赐绢千匹,真食⾢通前五百⼾。未几,太宗谓靖曰:「前有⼈谗公,今朕意已悟,公勿以为怀。」赐绢⼆千匹,拜尚书右仆射。

注6.《旧唐书 ‧列传第⼗七》:「九年……初,利州刺史⾼甑⽣为盐泽道总管,以后军期,靖薄责之,甑⽣因有憾于靖。及是,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告靖谋反。太宗命法官按其事, 甑⽣等竟以诬罔得罪。」

主要参考⽂献:

刘昫等,《旧唐书》,后晋

吴兢,《贞观政要》,唐

房⽞龄等,《晋书》,唐

魏徵等,《隋书》,唐

王溥,《唐会要》,宋

欧阳脩等,《新唐书》,宋

司⾺光等编,《资治通鉴》,宋

诸圣邻,《⼤唐秦王词话》,明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清

董诰等编,《全唐⽂》,清

蔡东藩,《唐史演义》,⺠国

吴云,《唐太宗全集校注》,现代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来源:看中国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