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记者元德编译报导)美国总统Donald Trump早在1月20日重返白宫前就放出风声要加征关税,如今他更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全面的关税新政。从对所有进口商品一律征税,到针对特定产业或国家加码关税,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给。与此同时,针对美国出口商的报复措施虽然影响不大,却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这种忽高忽低的关税政策让贸易环境乱成一团,经济学家们担心这会点燃一场贸易战。可从铝材到田纳西威士忌,政府到底是怎么挑选征税目标的呢?
什么是关税?
说白了,关税就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具体来说,这笔钱由进口商掏腰包交给政府,而成本多多少少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通常,关税是按商品价值的某个百分比来算的。它的主要目的往往是让大家少买外国货,多支持国产货,这背后常有产业游说的影子。比如,美国肉类业者就曾要求提高纽西兰羊肉的关税,帮本地生产商解围。另一方面,关税也能当作施压的筹码,比如美国科技巨头曾推动Donald Trump政府针对澳洲,抗议它对社交媒体和串流服务的规定。
过去,关税可是美国、纽西兰等国政府的大金库。但近几十年,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它们的角色越来越不重要了。
Donald Trump宣布了哪些关税?
Donald Trump信誓旦旦要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对等回应各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和政策。他说,这么做是要终结美国多年来的「吃亏」局面。在他口中的「解放日」,他宣布对所有进口美国的商品开征全面关税。基本税率定在10%,包括纽西兰在内的所有外国商品都跑不掉。而那些对美国货征收高关税的国家,税率会跳到20%到50%不等。比如,柬埔寨对美国商品课了97%的关税,现在得吞下49%的报复性关税。
Donald Trump还列了张清单,点名约20个对美国商品关税最狠的国家,准备给它们加重税。中国名列榜首,关税高达34%,欧盟紧随其后,得交20%。他放话说,外国想跟美国做生意,现在得付出代价,这是他「把美国放在第一位」的开始。




这对纽西兰有什么影响?
纽西兰是个小国,经济命脉系于贸易。早在1840年代,政府就靠进口关税撑起财政。1891年有了所得税,但直到一战前,关税一直是税收主力。到了21世纪,随着自由贸易协定遍地开花,纽西兰的关税几乎成了过去式。
根据纽西兰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美国超过澳洲,成为纽西兰第二大出口市场,总值9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的近180亿美元。如今,纽西兰出口商得为美国市场多掏数亿美元的关税。以去年的90亿美元出口额估算,10%的基本关税就意味着额外9亿美元的负担。
Westpac首席经济学家Kelly Eckhold觉得这事挺意外,尤其是纽西兰竟被美国指为对其征收20%关税的国家。他猜测,这可能是纽西兰的商品及服务税(GST)加上某些产品的最低世贸组织关税加起来算的。「但澳洲怎么才10%?」他纳闷道,「他们也有GST,英国也是10%,还有增值税,这算法让人摸不著头脑。」总之,对纽西兰来说,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威士忌、机车和牛仔裤:报复性关税的算计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国际关系专家Matthew Castle说,面对这种关税,国家有三条路:报复、妥协,或找其他出路。报复时,征税目标看似五花八门——威士忌、哈雷机车、牛仔裤常被提起——但其实都经过深思熟虑。「挑选的不是要让对方经济多痛,而是政治上最扎心。」
比如,Levi’s牛仔裤和Harley-Davidson机车这种美国标志性产品,或者某个大人物家乡的特产,都是热门目标。「报复性关税的目的是把对方逼回谈判桌,用最小的经济代价换最大的政治压力。毕竟,征税最终也伤自家百姓。」
谁赢谁输?
Matthew Castle解释,关税的破坏力有两面。一来,商品变贵,海外销量肯定下滑。二来,原本卖去美国的货得另找买家,但贸易这东西不是说转就转的。纽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倒是能帮点忙——如果我们的货比别人更有价格优势,就能在乱局中站稳脚跟。
可谁赚谁赔,还真不好说。政府能从关税收点钱,但真正笑开花的往往是那些竞争不过进口货的本地产业。Donald Trump说关税能护住美国制造业,但Matthew Castle提醒:「这也会让消费者买东西更贵。全球市场一环扣一环,进口原料成本涨了,生产商也得跟着多掏钱。」
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经济学教授Niven Winchester也点头称是。他说,数据早就证明,贸易战拖累全球经济,大家都讨不到好。「美国这是在玩火。墨西哥和加拿大八成出口靠美国,首当其冲。但如果美国跟一堆大国硬碰硬,人家还手,美国也撑不住。真要是美国对上全世界,输的还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