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打破「心灵的舒适区」
人心中或大或小都有个「舒适区域」,待在舒适区域中,不关心自身以外的任何事情,不愿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任何看法和建议,消极地完成上级交代的事,这当然蛮舒服的,不费力就能月月领工资,有人便常年满足于此区域。
不知不觉,你就会成为部门业绩的「垫脚石」,当与你并肩工作的同事成为你的上司时,后悔晚矣。你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脱离自己的团队,结果就是工作能力下降,跟不上整体的步伐,你甚至会消极地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在与自己「对着干」。
打破之前所处的舒适状态,拿出你的积极性,突击性,就可以更快地处理好业务、人际之间的关系,从其他员工中脱颖而出。
第二:别和上司「打太极」
「好像」「大概」「待会儿」「说不定」之类的词不要总挂在嘴边,尤其是和上级谈论工作的时候。上司往往希望听到「可实现的承诺」,而不是「说了等于没说的话」。
这样打太极,不仅会使上司心底很恼火,还会对你的工作态度留下坏印象。上司没有从你这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团体计画也不得不被耽搁或推迟。另外他还要找机会多次向你过问这件事,因为每一次他都得不到确切的回答。糟糕的是,他渐渐开始担心,你有多少工作没有落实。一旦上司对你产生怀疑,又得不到任何合理解释,想重新建立信任就难上加难了。
第三:不要拖延到上司「忍无可忍」
当你在徘徊和彷徨如何实施项目的时候,或许你的上司已经等不及,自己去做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如果常此以往,今后上司会在交代工作时,在心里对你产生「条件反射」,认为把工作交给你不是很靠谱,或许很多宝贵的机会就将与你「擦肩而过」了。
所以,当你停滞不前的时候,你要意识到你正在拖延工作。往往忧郁是因为害怕项目进行不顺,需要自己承担责任。与其这种心理状态,不如横下心来,在工作中培养自信和危机应对能力,另外加上一份可行周密的计画,降低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
养成「说做就做」的好习惯在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切忌「纸上谈兵」
计画做得再完美,没有进行到实践中也是「纸上谈兵」。把计画付之于实践,才能真正领悟「计画赶不上变化」的含义,工作业绩的分水岭就在这里。
想让计画顺利进行,就千万不要把你自己都认为不太可能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让别人试试看。另外,要多跟项目执行者讨论你的计画和安排,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调整。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奢望一切会随着你的计画进行,否则你会阵脚大乱,同样无法达到项目预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