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教育幼儿教育 4种「暗示方法」塑造乖孩子 By 纽西兰看中国 - 2022-07-03 0 43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孩子示意图,非本文图片(图源:pixabay) 娇娇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玩,小朋友想要回家了,可娇娇还没玩尽兴,不愿意交换回来。这时,娇娇妈妈轻轻说:「娇娇是乖孩子,会把玩具还给小朋友的」。果然,娇娇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很快就把玩具还回去了。 这种「心理暗示法」表面看是在表扬孩子,其实就是在鼓励孩子做出一定的行动,这种暗示效应孩子往往是配合的,因为他们喜欢被夸,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 下面介绍四种常用的暗示效应的方法,对「好」孩子的塑造是非常有效的。 一、语言暗示:积极的鼓励更有效 当孩子和小朋友们抢玩具时,如果妈妈一味斥责,否定孩子,就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从而反感;如果妈妈采用语言暗示的方法,对孩子说「我家宝贝儿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了」,当孩子从妈妈嘴里听到了夸奖,就会不自觉地按照妈妈言语中期望的那样去做。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一个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父母喜欢靠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然而往往事与愿违。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当父母学会应用语言暗示后,孩子不仅会变得快乐,也会逐渐按照父母期望的那样去做,这可远比父母的斥责、要求更有用地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更有利。 二、心理暗示: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病人同时被确诊为癌症,其中一个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于是每天该做甚么做甚么,日子过得很开心,不久后医生惊奇地发现她居然痊愈了;另一个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便郁郁寡欢,每天都过得很悲伤,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这个案例虽然极端,但却也反应出了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当孩子的某些行为不当或不符合父母期望时,父母不要急着去批评、否定孩子,可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告诉孩子「你比上次已经进步很多了」,「虽然你还是没有及格,但只要你继续努力,成绩一定会好的」,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有效帮孩子提升自信、变得优秀。 三、行为暗示:让行动改变孩子 举例来说,当孩子参加完百米赛跑而成绩不理想时,如果父母唉声叹气,那孩子自然就会气馁,如果父母拍拍孩子肩膀,说一声「没关系,继续努力」,那孩子就会再接再厉。 父母要想通过行为暗示来使孩子变得优秀,那就需要从自身做起,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常看书,那自己就要养成看书的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亲身示范会让孩子变得独立、优秀、自律。 四、表情暗示:于细微处改变孩子 记得之前听一个妈妈说过,自己只要一变脸,孩子就会听话,她的确很好地应用了表情暗示这个方法,不过表情暗示更多的应是给予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的暗示。 当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时,父母可及时给孩子送去一个肯定的微笑,而当孩子做了一件该被批评的事时,父母也要注意表情严肃,务必要使表情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非反作用。 通常,妈妈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对孩子行为的肯定,更有助于「好」孩子的塑造。 责任编辑: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