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一些中国菜,虽然标注为中国风味的菜肴,却不受华人青睐,或者华人会说这并不是地道的中国菜。此文特地为各位介绍四种被称为「中国食物」,但却是源自美国本土的菜肴,其中包括:中国鸡肉沙拉、李鸿章杂碎、幸运饼干与左宗棠鸡。
当移民来到他国,不同风味的食物自然会随着移民落地生根,在另一个国家出现及发展。不过,一些看似具有外国「血统」的食物,实际上却是在本地发明的,有些则是移民到某国后,因地制宜而改良,所推出能符合当地口味和习惯的美食。因此,菜单上一些所谓的异国料理,其实跟那个国家真正的传统饮食关系不大。
另一方面,许多美国人认为是某「外国」的菜肴却源于其它别的国家,如智利肉酱其实是墨西哥菜,在西班牙语中是指辣椒和肉。大蒜面包不是意大利人创造的,但意大利人确实在面包上抹大蒜。
瑞士没有瑞士牛排;英国以前并没有英式松饼,如果现在有,也是在这种松饼流行后,从发源地纽约市穿越大西洋,传播到英国的。
从长远来看,某些食品名称不能准确反映其来源并不重要,只要有人喜欢这些食品就可以了。
以下为诸君介绍四种被冠以「中国食物」,但其实是美国本土产品的菜肴。
1、中国鸡肉沙拉(Chinese chicken salad)

这种菜的食谱最早出现在1930年代,但当时在中国本地却没有。尽管在中国传统食物中有几种形式的鸡丝凉菜,但鸡肉蔬菜沙拉却鲜为人知。
不过,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厨师和食谱专家开发了许多「东方」或所谓的中国风格冷菜,如中国鸡肉沙拉(拌有切碎的卷心菜或生菜,炸馄饨或米粉,杏仁以及其它配料,通常拌以芝麻或花生酱),似乎在1960年代首次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
2、李鸿章杂碎(Chop suey)

李鸿章杂碎,又称杂碎,这是一道在北美地区盛行的美式中国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杂碎通常是用切碎的猪内脏制成,但美式杂碎基本上是将鸡肉、牛肉或猪肉切成薄片,再与豆芽、芹菜和其它蔬菜混合在一起的一种油炸食品。
关于李鸿章杂碎的来历有诸多说法,一说这种食物是19世纪在美国出现的,可能是旧金山美籍华裔厨师当时发明的,提供给矿工或铁路工人的廉价餐点;另一说是指起源于淘金热时期的中国餐馆。而当1896年清末名臣李鸿章游历美国后,让这一道李鸿章杂碎名声大噪,进而在当地流行,后来李鸿章杂碎还传入加拿大,成为北美受喜欢的华人食物。
3、幸运饼干(Fortune cookie)

幸运饼干(又称为幸福饼干、幸运签饼、签语饼、占卜饼)经常在美国中餐馆出现,食客很期待饼干内小纸条的格言或幸运号码。在中国,餐馆老板却不知道签语饼为何物,让外国食客颇为失望。
《纽约时报》此前报导,全世界每年大约生产30亿个幸运饼干,几乎全部是在美国生产,供应英国、墨西哥、意大利、法国等地的中餐馆,独缺中国大陆。
幸运饼干可能是起源于日本人。19世纪在京都首次出现,作为包含对个人祝福预言的点心。幸运饼干可能是在19世纪初在旧金山引入美国的,日本移民萩原真于19世纪在旧金山金门公园内负责建造日本茶园(Japanese Tea Garden),并招待宾客吃旧金山烘焙屋勉强堂(Benkyodo)制做的签语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海岸的日裔美国人被送入拘留营,日本人的烘焙屋都关门后,华人制造商开始接手幸运饼干的生产,并调整了配方。
1973年,加州大学一名美籍华裔毕业生发明了一种可自动折叠幸运饼干的机器,使得这种食物得以大批量生产。
4、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