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也有規矩

0
31
比起聰明,品行端正的人更受人青睞。(圖片來源:Pixabay)
過去敲門也是有講究的:先敲一下,停一下,讓裡面的人聽到,然後再連敲兩下「咚、咚」,不超過三聲,這是敲門。
如果上來就「咚咚咚咚咚」,這不是敲門,而是砸門。
在過去,砸門是報喪,代表著死人了。只要不是報喪,就不能連著敲。
這些都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
【01】規矩 是一種禮節
《紅樓夢》裡有這樣一個片段:劉姥姥進賈府,賈母帶著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其中李紈、王熙鳳虛設座位,伺候長輩和小輩用飯。等老人和孩子吃完之後,她們再入座用餐。
劉姥姥看完之後感嘆一句:「真是禮出大家。」
古人說:「禮者,敬人也。」
遵守禮節,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沒了這份禮節,很容易失去莊重,失去敬畏。時間久了,這個家就亂了。
三國時代,馬超投效劉備,劉備把他封為平西將軍,封都亭侯。馬超有點得意忘形,和劉備講話,總是直呼其名。
關張二人很生氣,決定教育一下他。
第二天,劉備會見馬超,關張拿著武器站在劉備身邊。馬超只顧著入座,坐下之後才發現關張在旁邊站著,頓時明白了。從此之後,對待劉備再也沒有失禮。
諸葛亮說:「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
失禮是傲慢的表現,一個團隊裡,一旦有人不守規矩而不加管理,人心就慢慢就散了。
一個人懂得守禮,內心就能懂得謙卑;一個家庭懂得守禮,就能興旺;一個國家懂得守禮,就能昌盛。
【02】規矩 是一種智慧
古人說:「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矩,則萬事之功形矣。」
很多事情,只要跟著規矩辦,往往很容易就辦成。要是沒有規矩,很容易搞得一團糟。學會遵循規矩,不是迂腐,恰恰是一種做事的智慧。
明朝首輔徐階曾在浙江監考,有倆書生為了爭取貢生的位置,在公堂下吵鬧。
徐階專心閱卷,不理會二人。
過了一會兒,又有倆書生為了推讓貢生的位置而吵鬧。
徐階依舊不理會。
閱卷結束之後,徐階把他們都叫到面前來說:「我不希望有人爭奪,也不希望有人推讓。學規裡寫得清清楚楚,一切以成績來定錄取的名額,我也沒權利改變。大家都按規矩辦事就好了。」
於是爭讓的事得以平息。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立規矩,守規矩。
漢光武帝劉秀在做大司馬的時候,他的僕人犯法,被軍市令祭遵按律法殺掉了。
誰曾想,劉秀並沒有懲罰祭遵,還讓他執掌軍法。他對臣下說:「祭遵連我的家僕都敢殺,你們可一定要小心。」
正因此,劉秀的軍隊才能紀律嚴明,戰鬥力直線上升,最終平定天下。
【03】規矩 是一種自律

古人常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規矩是外在的約束,更是內在的修省。唯有把外在的規範,化為內心的律令,一個人才能約束自己,完善自己。
清代官員葉存仁,從政三十餘年,淡泊儉樸,從未貪贓枉法。離任的時候,同僚來給他送禮物。為了避人耳目,特地在夜晚送來。
葉存仁見狀,把禮物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他說:「不畏人知畏己知。」
收禮這種事,不是怕別人知道,而是自己心裏過不去這個坎。
古人說:「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獨。然小人反是。」
真正的君子,不欺人,不欺天,也不欺己。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謹守底線。這樣的人,俯仰之間,才能不愧天地。
【04】規矩 是一種人品
比起聰明,品行端正的人更受人青睞。
再優秀的人,也必須有過硬的人品來打底。若是人品不過關,能力越強,禍害越深。
宋朝仁宗的時候,陳執中當宰相。他的女婿來找他謀個一官半職,他說:「國家的官位又不是書房的字畫,怎麼能隨便給你呢?」
女婿女兒軟磨硬泡,陳執中卻始終沒有答應。
當時的很多諫官覺得陳執中水平不高,多次勸仁宗換掉它。
仁宗說:「別人固然聰明,但是陳執中本分規矩,讓他當宰相,我放心。」
很贊成網上的一句話:「人最大的本事,不是天賦、不是情商高、不是能力強,而是人品。」
一個人信任你,放心把事情交給你,這是非常寶貴的人格魅力。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人願意搭把手。人生之路自然寬闊平暢。
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當將領的時候,曾經向皇帝身邊掌茶酒的曹彬索要御酒。
曹彬說:「這是公家的酒,不可以給你。」於是,他自己花錢買酒請趙匡胤喝。
後來趙匡胤即位當了皇帝,對大家說:「世宗身邊的官吏,曹彬最守規矩。」
並且把曹彬當做自己的心腹。他重用曹彬治軍,曹彬軍紀嚴明,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從一個管茶酒的小官一直做到北宋樞密使。
責任編輯:wendy
原文來源: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