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發脾氣 父母要正面看待

0
83
示意圖,非本文圖片(圖源:pixabay)
現在的父母,常會被孩子發脾氣所困擾。其實往好的地方想,孩子願意在我們面前哭鬧、發脾氣,說明他願意與我們在情感上進行交流。
孩子「發脾氣」和「哈哈大笑」其實是同樣性質,都是情緒的表達方式。而在成長階段,由於會遇到各種情緒問題,當孩子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時,便會以發脾氣的形式來表達。
這時父母若能正確處理,就能培養孩子的情商。
●「發脾氣」不等於「無理取鬧」
壞心情和好心情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無法完全割裂和分開。孩子會發脾氣,總比憋著更好,而這時家長若能正確引導孩子,才是至關重要。
畢竟好端端的,沒有人會想發脾氣。所以一定是受了委屈、心裡不痛快、想宣洩負面情緒。

●孩子發脾氣可能是「求救」
孩子在發脾氣時,也常常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反而是在向最親密的人求助。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不會衝著別人亂發脾氣。但因為父母是最親的人,也唯有父母可以讓自己發洩,幫自己療傷。
當然孩子這種卸下偽裝,毫無保留的發脾氣,或許是不好的方式,卻也向父母傳遞求救信息:「我心裡不舒服,請幫幫我。」因為孩子在發脾氣時,也是想讓我們走進他的內心,例如感到身體不適,或是他們的需求被忽略,所以希望藉此吸引父母的注意,協助解決問題,我們應該要感到高興才是。
當然若父母愛發脾氣,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會容易發脾氣。畢竟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若父母脾氣太暴躁,那麼孩子個性也不會太和善。
●孩子發脾氣時 若處理不好傷害大
連脾氣都不敢發的小孩是很可憐的,因為當他們一次次向父母發出求救信號,換來的卻只是冷漠或暴力的話,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曾經有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當媽媽與孩子互動時,孩子看起來非常開心,會積極回應。
等到媽媽面無表情時,孩子已察覺不對勁,開始變得不安,試圖通過尖叫引起媽媽注意。由於無法得到媽媽的回應,最後,孩子開始崩潰哭泣。
這時若媽媽伸出手去擁抱孩子的時候,原本暴躁的孩子立馬安靜下來,又再度開心起來。
因此那些長期被冷漠對待的孩子有可能養成兩種極端。一個是早熟,形成討好型人格,卻失去自我;一種是很暴躁,不會控制情緒,容易歇斯底里。無論哪一種孩子,都讓人感到心疼。
畢竟在他們童年時,就失去孩子本該有的性格,反而小心看著大人的臉色,深怕不小心招來父母的不滿,每天戰戰兢兢。
人類發展的歷史也不難看出來,除了上一代,很少有力量能毀掉下一代。
孩子發脾氣,或許是不好的行為,但這是可以教導的。如果一味呵斥,到頭來只剩下距離和心理陰影了。為人父母,別總想著「改造」孩子,而應該學會「雕琢」。
責任編輯:帝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