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血栓是吃出来的 「4种食物」一定要少吃 By Kaka - 2022-03-14 0 79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摄入太多高糖食物,易导致血糖以及甘油三酯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对血管极为不利。(Pexels Image) 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 脑血栓多数是「堵」出来的。动脉粥样硬化让血管越来越窄,血脂过高,血栓不断形成。当狭窄的脑血管和凝结的血栓凑在一起,就形成了脑血栓。 那么,血管为什么会「堵」?答案是多半是「吃」出来的!对于脑血管来说,其实都与我们日常的饮食不合理有关联。 血管不想堵 少碰4种食物 可能引起血管堵塞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4种,不想引起血管堵塞,最好少碰它们。 1、高盐食物 咸能提味,但过多地吃高盐食物,血管可受不了。除了食盐,像鸡精、酱油、蜜饯、火腿肠等「隐形盐」更要提防,减少它们的摄入量。 2、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无处不在,可乐,果汁饮料、运动饮料、酸奶等都是含有高糖的食物。如果摄入太多含糖量高的食物,会导致人体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会使脂蛋白水平降低,增加血液黏稠度,对血管极为不利。 3、油炸食物 长期摄入含油量多的食物,比如油炸的薯条、油条、炸鸡腿等,会导致肠胃积累大量的油腻物质,这些物质容易导致血管堵塞,出现血栓的症状。 除了直接的油炸食物,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干煸豆角等都要少吃。 4、反式脂肪酸食物 反式脂肪酸,可能我们每天都在吃,它就藏身于蛋黄派、奶油蛋糕、曲奇、饼干、糕点、冰淇淋、珍珠奶茶等食物中。 反式脂肪酸主要产生于植物油的氢化过程,它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是引发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要想预防脑血栓,保护血管,记住「3多3少」。 预防脑血栓要从生活习惯入手,生活中,尽量做到「3多3少」,保护了血管健康,自然就能远离脑血栓的困扰。 做到3多 1、多运动 运动可以减少脑血栓的发生,坚持定期的规律运动能让血管更强健。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缓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2、多喝茶 喝茶养生又养血管,喝茶有养生功效,喝对了茶饮,不仅能养生,也能养血管。 (1)栀子茶:降血压 栀子直接泡茶饮用除了有清热排毒的功效外,还有很好的降血压功效。栀子的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压作用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所以栀子也是高血压患者的良药。 (2)荷叶苦丁茶:降血脂 将荷叶、蒲公英叶和小叶苦丁叶混合,制成茶饮,可以起到很好的降脂作用。 荷叶中的黄酮和生物碱类可以使血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所下降。同时能降低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黏状态。小叶苦丁不仅可有效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减小。 3、多按摩 预防脑血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穴位按摩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1)推揉劳宫穴 劳宫穴在中指的指尖位置,按摩时间大约5分钟左右,宜有酸胀感为宜。 对劳宫穴进行按摩,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强壮心脏,安神助眠,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2)按摩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底位置,按摩的时候以足部有酸胀感为最佳。 对涌泉穴进行按摩可以起到降血压,强血管,止头痛,改善脑供血不足的作用,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有效地预防脑血栓。 (3)按摩外关穴 外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在腕背横纹上方两寸左右的位置。 按摩外关穴可以调理气血,改善身体疼痛的症状,对于肩颈痛,头晕目眩,落枕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按摩外关穴也可以有效的预防脑血栓。 做到3少 1、少吸菸 吸菸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栓发病提前。因此,吸菸亦是脑血栓的危险因素。 吸菸会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使血黏度增加,提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长期吸菸可使脑血流量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力增加,增加了脑血栓的发生机会。 2、少喝酒 喝酒伤脑又伤血管,酒精会减缓新细胞生长的速度,不仅能直接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失去弹性,还能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合成,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同时也会导致血管破裂,容易发生脑出血。 3、少熬夜 人体晚上休息的时间,也是大脑修复的时间,但长期熬夜却会让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身体会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造成血管异常收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更会加速血栓形成,容易导致急性心梗和脑梗。 所以,平时应尽量减少熬夜的时间,每晚保持7小时以上的睡眠即可。 责任编辑:莲心 本文短网址:http://kzg.io/b54C3y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