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甚么有人每天一包烟 却活到90岁也没得肺癌?(组图)

0
11
为甚么有人每天一包烟 却活到90岁也没得肺癌?(图片来源:Adobe stock)

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吸菸被公认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菸除了增加肺癌风险,还增加膀胱癌、食管癌、口腔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但很多人始终想不通,为什么不少吸菸的人并没有得肺癌?甚至有的人每天一包烟活到90岁也没得肺癌?而有的从不吸菸的人却还是得了肺癌?这到底是咋回事?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吸菸而长寿的人: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

吸菸不一定得肺癌,不吸菸的人可能得肺癌,这是事实,无可否认。吸菸者不得肺癌甚至长寿,分析其中的原因,天生的基因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总有一些人天生基因好,「与众不同」,携带有特定的基因,具有天生的复原能力。就好比总有少数人确实在某一个方面是「天才选手」,在同等条件下根本没法与之相比较,但是这种人不具普遍性。

据美国一项研究,吸菸而长寿的人之所以长寿可能是由于这些人具有某种天生的复原能力,这些人是生物学上与众不同的一类人,具有某种天生的基因变异,会增强细胞的维持和修复,使他们对吸菸的反应区别于其他多数人。

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吸菸对他并非没有「伤害」,但由于他修复能力天生就强,最终实际受到的伤害可能很小,如果不吸菸,他可能会活得更长。

二、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

致癌本身来说,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也就是说,除了吸菸,还有其他危险因素。比如家族史(遗传因素)、长期生活中空气污染地区、女性长期受厨房油烟的影响,还有某些职业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在某些有害物质或有害环境中,比如接触石棉、煤烟焦油、砷剂等。这类职业从业人员得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吸菸的人除了吸菸这个不良因素外,可能其他方面做得非常好。肺癌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成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我们不能只盯着单一某个因素而简单地得出成绩好坏的结论。

三、「幸存者偏差」因素

还要一个就是「幸存者偏差」因素,不能以偏概全。

吸菸的人活到90岁,这种事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当你获得的信息只来自于这少数的幸存者,你看到的结果其实是无形中经过筛选的,以偏概全,以个体代表全体,结论显然是不客观的。

世间之事很多都是概率,吸菸的人有更高的风险概率得肺癌,但不是肯定会得肺癌。这正如,努力学习的人不一定百分百能考好成绩,那些看起来不怎么努力的人有时成绩也未必不好。

但从概率上说,在同等条件下,努力的人取得好成绩的概率大于不努力的人,所谓越努力越幸运,我们的选择都是基于高概率,不能绝对化。吸菸比不吸菸患癌风险概率更大,吸菸指数越高,患癌概率越大。

为了健康,请选择:不吸菸。(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结语

虽然有些吸菸者有可能长寿,但绝不意味着吸菸是无害的。每个人的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都不同,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健康结果。

我们不能因为个别案例而忽视了吸菸带来的普遍风险。为了最大化健康的可能性,最好选择是不吸菸。而对于不吸菸的人来说,远离菸草和二手菸。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