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四位功⾂歷史系列⽂章
(作者: 雲中君)李勣(594年-669年,「勣」⾳同「績」),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諱改名為李勣。曹州離狐(今⼭東菏澤東明縣東南)⼈, ⼤唐開國名將,被封為英國公,與「⼤唐軍神」衛國公李靖並稱⼤唐雙璧,位列凌煙閣⼆⼗四功⾂之⼀。他早年從李世⺠平定四⽅,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的主要戰 將之⼀,曾⼤破東突厥、滅國⾼句麗,功勛卓著。在唐朝甚⾄在中國的歷史上,李勣都可以說是⼀位極富有傳奇⾊彩的⼈物。他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極盡⼈間榮華。其 ⼀⽣經歷了唐⾼祖、太宗、⾼宗三朝,被稱為「三朝元老」。他沉穩、機敏、料事如神,但卻從不居功⾃傲;他節⾝⾃律、善始善終,不僅深得朝廷的信任和重任,也為 世⼈所敬仰,被譽為「國之長城」。
李勣早年為瓦崗軍⼤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讓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之後他成為獨立勢⼒,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份降唐以⽰不忘故主,被唐⾼祖李淵稱為「純⾂」。(注1)此後李密因為叛唐被殺,李勣深念舊情,上表請求收葬李密的屍骸。唐⾼祖念其忠義,准許將李密遺骸送到李勣的屬地黎陽。李勣穿上重孝,三軍縞素,為 李密舉哀。他⼜命令⼿下⼈建造了特別⾼⼤的墳墓,建成之後才脫下喪服,為此朝野上下都稱讚他對故主之忠。
遭竇建德進攻後,李勣因其⽗被竇擒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倖逃走。此後從李世⺠東征⻄討,隨李世⺠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闥, ⼜擔任主將剿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打敗輔公佑。李勣幫李世⺠破王世充時,他昔⽇的⽣死兄弟單雄信已歸順了王世充。王世充戰敗降唐後,⼿下的⼤將包括單雄信在內都 被定為死罪。李勣拚命向李世⺠保舉單雄信,並願意以⾃⼰的財產官爵贖回老朋友的性命,但李世⺠堅決不准。⾏刑前,李勣在法場⽣祭單雄信,哭著說:「我以前跟兄 長結拜,發誓同⽣共死。但是我已經以⾝許國,沒法同時兼顧義和情,況且我死了,誰來照顧兄長的老婆、孩⼦呢?」於是取出佩⼑,從⼤腿上割下⼀塊⾁,請單雄信吃 下,說:「希望你吃下我的⾁,讓這塊⾁伴隨兄長入⼟,就當作我沒有辜負從前的情分!」單雄信果然吞了李勣的⾁,兩⼈⼤哭永別。(注2)眾⼈都誇獎李勣義薄雲天。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李世⺠登基之後任命李勣為并州總管,他坐鎮北⽅與李靖⼀起攻破東突厥。唐太宗任命他為兵部尚書,還未赴京上任,繼突厥⽽起的漠北薛延 陀真珠可汗⼜趁機造反,李勣被委任為朔州⾏軍總管,追擊薛延陀,俘虜其五萬多⼈。李勣攻下城池之後,總是把所得財物都分給部下,因此下屬都願意追隨他。此後⼗ 六年他負責唐朝北邊防禦,邊疆太平安定,唐太宗⼤讚他的功勞遠勝長城。李勣每次⾏軍作戰,⽤兵籌劃,臨敵應變,都能做得很確當。⾃貞觀以來,李勣奉令討伐突厥頡利可汗和薛延陀、⾼麗等,都把他們打得⼤敗⽽逃。貞觀⼆⼗三年(649年),太宗臨終時,因太⼦李治無恩於李勣,所以故意把李勣貶到⽢肅去,並告訴太⼦即位之 後⼀定要把他召回。後來李治即位後,李勣果然被召回,官拜尚書左僕射,成為唐⾼宗最忠⼼的⼤⾂。
李世⺠死後他輔佐唐⾼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麗,終於將⾼麗滅國,唐⾼宗重畫其形象於凌煙閣。唐顯慶⼆年(657年)李勣奉旨與許敬宗、蘇敬、孔志 約、於志寧等編《新修本草》⼆⼗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另⼜有《脈經》⼀卷,也是李勣⾃撰之書。這位戰功赫赫的⼤唐名將,後來終因征伐勞累於唐總 章⼆年(669年)⼗⼆⽉初三戊申⽇⽽亡,享年76歲。⾼宗皇帝為此輟朝七⽇,親⾃為他舉⾏了葬禮,並加封他為太尉,謚號貞武,陪葬昭陵。所造墳墓按照漢代衛青、 霍去病故事,形似陰⼭、鐵⼭及烏德鞬⼭,矗立在陝⻄禮泉縣九嵕⼭下。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把他與李靖⼀起,譽為歷史上⼗⼤名將之⼀,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廟。
興兵瓦崗反隋建功 厚葬李密事主以忠
李勣出⾝於⼭東⼟豪之家,「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鐘」。他為⼈慷慨,仗義疏財,與他⽗親「皆好惠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隋⼤業⼗⼆年(616年),翟讓在瓦崗 (今河南滑縣南)聚眾反隋。這時,只有⼗七歲的李勣也前來參加。他勸告翟讓說:「東郡於公與績皆為鄉⾥,⼈多相識,不宜侵掠。滎陽、梁郡、汴⽔所經,剽⾏⾈, 掠商旅,⾜以⾃資。」翟讓採納了他的建議,率軍⻄進,很快攻入⼆郡境內,掠取公私商船,因⽽「資⽤豐給,附者益眾」,隊伍很快發展到⼀萬多⼈。瓦崗軍的發展與 壯⼤,引起了隋王朝的恐懼與不安,立即派滎陽通守張須陀率軍前來鎮壓。翟讓⽤李密的計謀,於滎陽⼤海寺附近同張須陀交戰,李勣與李密將隋兵團團圍住,經過浴⾎ 奮戰,殺死張須陀,壯⼤了瓦崗軍的聲威。
後來,李勣⾒李密的才幹勝過翟讓,便與王伯當共同勸說翟讓推李密為主,於是李密被尊為魏公,成為瓦崗軍的最⾼統帥。不久,李勣以奇計於洛⽔⼤破隋將王世充軍, 因功被封為東海郡公。當時,河南、⼭東發⽣了嚴重的⽔災,餓殍滿野,隋煬帝雖命令開黎陽倉救災,但由於政令紊亂,倉吏⼜不能及時散發,致使每天餓死數萬⼈。李 勣遂向李密獻計說:「天下⼤亂,本是因為飢餓,現在如果得到黎陽⼀倉,我們的⼤事就可以成功了。」(注3)李密接受了他的建議,命他率本部五千⼈⾺向黎陽倉進 發,在其反隋軍的配合下,當天即攻佔了黎陽倉,並迅速開倉濟貧,任⺠所取,因⽽博得了飢⺠的熱烈擁護,紛紛加入了瓦崗軍,「⼀旬之間,勝兵⼆⼗萬餘」。從⽽迅 速地壯⼤了隊伍,開創了瓦崗軍蓬勃發展的新局⾯。
隋義寧元年(617年),瓦崗軍發⽣內訌,李密設計殺死翟讓,李勣也被⾨衛砍傷。李密將李績扶入賬內,親⾃為他上藥,並讓李勣與單雄信等⼈統率翟讓舊部,「中外遂定」。事後,李密驕傲⾃⼤,⼜不撫恤⼠兵,倉糧雖多,但府庫無錢帛,戰⾾獲勝,⼜無所賞賜,兵⼠不滿。李勣⾒軍⼼不穩,⼀再提醒李密,指出他的失誤。李密很不⾼興,遂命他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
宇⽂化及於江都縊殺隋煬帝后,率⼗萬⼤軍北上,奔東都洛陽⽽來。越王楊侗剛即帝位,⾃度抵擋不住,遂誘降李密,命他討伐宇⽂化及。李勣奉命守倉城,於城外掘深 溝,加強守備。宇⽂化及來勢洶洶,架設攻具,四⾯攻城,但受深溝所阻,不能到達城下。李勣⼜於溝中挖地道,出擊敵⼈,宇⽂化及⼤敗⽽去。
唐武德⼆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入關降唐,李勣仍據守黎陽等⼗郡之地,未有歸屬。後聽從魏徵的勸說,決定歸唐。他對長史郭孝恪說:「魏公既歸⼤唐, 今此⼈眾⼟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獻之,即是利主之敗,⾃為⼰功,以邀富貴,吾所恥也。今宜具錄州縣名數及軍⼈⼾⼝,總啟魏公,聽公⾃獻,此則魏公之功也。」於是派⼈⾄長安獻於李密。使者初到京城,唐⾼祖聽說沒有表奏,唯有給李密的信函,感到奇怪。使者奏明瞭李勣的本意,⾼祖⼗分⾼興,並稱讚他「感德推功, 實純⾂也」。即詔授他為黎陽總管、上柱國,加右武候⼤將軍,封曹國公,賜良⽥五⼗頃,甲第⼀區。其⽗李蓋也受到了封賞。(注4)並令李勣統「河南、⼭東之兵以 拒王世充」。
不久,李密叛唐被殺。李勣崇尚義氣,上表請准其收葬。⾼祖歸還了李密屍體,李勣備君⾂之禮,「⼤具威儀,三軍縞素」,安葬於黎陽⼭。禮畢,才與將⼠脫下喪服。 他的這種「事君以忠」的舉動,再次博得了⼈們的讚許,「朝野義之」。
平四⽅隨秦王開疆拓⼟ 割股⾁贈雄信義薄雲天
唐⾼祖武德⼆年(619年)10⽉,竇建德率⼤軍南下,與李勣的巡邏部隊遭遇,混戰⼀場。竇建德進攻黎陽,⼀舉破城,俘獲了淮安王李神通、魏徵與李⽗李蓋,唯李勣 率百餘騎突圍⽽出。但因其⽗被俘,只好⼜返回來投降竇建德,授任左驍騎將軍,仍守黎陽。
李勣雖投降了竇建德,卻是「⾝在曹營⼼在漢」,他想脫⾝歸唐,⼜怕其⽗受到連累,便與郭孝恪定計,先立功效以取信竇建德,然後再尋機脫⾝。於是他主動出擊王世充,攻破獲嘉城,俘獲很多;接著⼜襲擊新鄉,俘虜其騎將劉⿊闥,都獻給竇建德。李勣屢建戰功,得到了竇建德的信⽤,使其防範鬆弛,遂於武德三年(620年)正⽉ 歸唐。有⼈勸竇建德殺死李蓋,竇建德回答說:「世勣,唐⾂,為我所虜,不忘本朝,乃忠⾂也,其⽗何罪?」遂舍⽽不殺。
李勣歸唐之後仍任總管。不久,他隨從秦王李世⺠平定劉武周,⼤獲全勝。接著,⼜參加了平定王世充的戰役。同年九⽉,唐軍於邙⼭擊敗王世充軍,進逼洛陽,其管州 總管楊慶請求投降。楊慶原李密舊將,李世⺠派李勣率軍赴轘轅道安撫其眾,於是,滎、汴、淆、豫九州相繼來降。此時,王世充⼦⽞應鎮守虎牢,屯軍於滎陽、汴州之 間,聞知管州降唐,欲率軍收復管州,被李勣擊退。接著李勣讓郭孝恪致書滎州刺史魏陸,魏陸降唐,並擒獲了王⽞應的四員⼤將。翌年⼆⽉,李勣進軍虎牢,王世充鄭 州司兵瀋悅暗中投降,並做內應,遂⼀舉攻佔虎牢,活捉了刺史荊王王⾏本。
王世充⼀⾯死守洛陽孤城,⼀⾯向竇建德求救。竇建德以為唇亡⿒寒,遂率⼤軍南下救援,相繼攻佔了管州、滎陽。李世⺠與李勣扼守虎牢,以阻⽌竇建德軍⻄進。三⽉,李世⺠與李勣等在虎牢東觀察竇建德營壘,與其遊兵相遇,竇建德立即派出五六千騎兵追擊。李勣率伏兵奮⼒衝殺,⼤破敵兵,斬⾸三百餘級,並活捉其⼆員驍將, 凱旋⽽歸。此後,唐軍⽣俘了竇建德,平定了王世充,勝利返回長安。在這次東征中論功⾏賞,李世⺠為上將,李勣為下將。李勣以⾃⼰的驍勇善戰位居諸將之⾸,與秦 王都⾝披黃⾦甲,乘戎輅,向太廟告捷。
李勣極重義氣。他在瓦崗時曾與單雄信結拜為兄弟,誓同⽣死。後李密兵敗,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單雄信作戰勇猛過⼈,在唐軍圍攻洛陽時,他馳騁沙場,揮槍幾中⿑ 王李元吉。平定洛陽後,單雄信被俘,將要處死。李勣請以⾃⼰的官爵贖單雄信之罪,李世⺠不准,他哭著對雄信說:「平⽣誓共為灰⼟,豈敢念⽣,但以⾝許國,義不 兩遂。雖死之,顧兄妻⼦何如?」因⽤⼑割下⼀塊股⾁,請雄信吃下,說:「⽰無忘前誓。」
在處死竇建德不久,唐⾼祖⼜徵調竇建德舊將入長安,原舊將驚懼不安,於是劉⿊闥⼜串通李密舊將兗州總管徐圓朗起兵反唐。河北各地竇建德舊將及豪右多殺官吏響 應,⼀時發展到數萬⼈,聲勢浩⼤。劉⿊闥攻陷了冀州,進逼宗城(今河北威縣東)。時李勣任黎州總管,屯守宗城,抵擋不住,欲退保洺州,途中遭劉⿊闥追擊,步兵 五千⼈,皆沒於陣,李勣倖免於難。李世⺠奉命討伐劉⿊闥,雙⽅對峙於洺⽔城。李勣率兵逼近劉⿊闥勇將⾼雅賢營壘,殺⾼雅賢,攻破其營。在平定劉⿊闥後,李勣⼜ 奉命進擊徐圓朗。唐軍乘勝⽽進,徐圓朗連戰失利,最後棄城夜逃,為⼈所殺,「其地悉平」。
唐武德六年(623年),李勣⼜隨從李孝恭、李靖討伐輔公祏。他率步兵⼀萬⼈,渡過淮⽔,⼀舉攻佔了壽陽(今安徽壽縣)。公拓之將陳正通率兵⼗萬駐守梁⼭,派其 ⼤將馮惠亮率⽔軍⼗萬,把⼤艦鎖連江中,以阻斷⽔路,還於江⻄筑造營壘,分守⽔陸要道,以阻⽌官軍。李勣率軍攻破其營壘,惠亮單⾈逃走。李勣乘勝進擊,陳正通 兵潰,逃回丹陽(今江蘇南京)。輔公祏⾒全線崩潰,遂丟棄丹陽城,連夜逃去。李勣「縱騎追之於武康,江南悉定。」

清宫殿藏本(圖片來源:HuangQQ /CC BY-SA 3.0/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