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传统文化 《论语》10句智慧名言 富含人生哲理(图) By Mike - 2023-05-13 0 65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论语》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论语》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读书人应有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别人读《论语》。」 2500多年来,这部儒家经典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生的许多问题,我们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读懂了《论语》中的这10句话,你就会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获得无数成长! 一、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刻意说出甜蜜中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心。」 花言巧语者,擅长绵里藏刀、左右逢源,你听得心花怒放,却掉进了温柔陷阱。 人性的弱点是,甜言蜜语人人爱,忠言逆耳讨人嫌。 孔子也曾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侍奉君主进谏次数过多,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劝告次数过多,会受到疏远。 即使亲如朋友,也会因忠言而疏远。 但是,花言巧语乱人心,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们要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识别花言巧语的糖衣炮弹,懂得忠言逆耳的良苦用心。 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哪里做得不对,会从自己内心去查找原因,要求自己做好,从而修正自己;小人则是向外去查找原因,要求别人做好。」 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忙着推卸责任。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常忧愁悲伤,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格局与境界。 格局,就是不看别人的坏;境界,就是看见别人的好。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要干甚么,这样,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了解他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 但是,要看透一个人,也不是全无办法。 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一个人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方位、立体地去了解观察,才能够真正了解一个人。 同样做善事,有人贪名图利,有人单纯行善; 同样忙工作,有人兢兢业业,有人投机取巧; 同样做件事,有人欢欣鼓舞,有人牢骚满腹。 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人其实是藏不住的,再会伪装的人也会露出马脚。 四、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论语》一书中,反复强调谨言慎行,从而做到「寡尤」、「寡悔」。对于我们不知道、不清楚的事,最好不要臆说,否则,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五、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人生的许多分歧,只是因为各自的立场不同。 学会换位思考,人生的许多分歧将会迎刃而解。 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一个人要专心于最根本的工作,基础的东西建立了,道自然而生。 范晔曾说:「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快速成长。 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所谓言多必失,倘若随心所欲说出口,对于别人而言不但有失尊重,对自己而言,也未作到三思而后言该有的说话态度。 了解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行动常常比语言更真实。有人夸夸其谈,做事却寥寥草草;有人默默不语,做事却勤勤恳恳。 与其言行不一,不如少说多做、先做后说。 八、子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变得骄傲,节俭了就会流于固陋。与其骄傲自大,我宁可寒酸固陋。」 生活中,许多人有着超前消费的习惯,今朝有酒今朝醉,无酒也要借酒喝。 因为拿着高薪,或者对未来预期过于自信,贷款买房买车,花钱大手大脚,并无多少结余。 许多人不但意识不到潜在的风险,反而欣赏自己的消费理念。 可是一旦出现降薪、裁员、疾病、灾难等意外情况,便仓皇失措,难以周转。 保守消费、节俭度日,即使风吹草动,也无伤大雅。 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说,不要只求快和贪小利,只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就成不了大事。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中出乱,反而更慢。 贪图眼前小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反而失去更多。 波斯谚语说:「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站,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前进。」 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菜根谭》曰:「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 平时多提升自己,无论局势怎么变化,都不会手足无措。 责任编辑: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