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漢闕】序 以史為鑒 常照⾃醒

0
17
李⽩有詞「⻄風殘照,漢家陵闕」,故⽽取「⻄風漢闕」四字以托懷古之思。(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作者: 宋紫鳳)我在讀歷史的時候,常常興嘆不已。⼀來是感動於那些古聖先賢們上承天命,下彰明德,終成⼤功的故事。⼆來是唏噓於史料浩繁,真偽並作,善惡同存,若無所側重,反入迷途,為史所誤。三來是感慨於悠悠青史,所記載的並不只是時過境遷的故事,也記錄了中國⼈曾經的樣⼦,以及⼈應有的樣⼦。滄海桑⽥之後,⼀切都變幻了⾯貌,但那些真正可貴的東⻄,只是被埋在紅塵深處,並不曾消失。
誠然,歷史是善惡同在的,⽬的是給今⼈留下參照,所以古⼈都講以史為鑒。⽽在道德⼤壞的時代,如果我們能以史為鑒,或許會照⾒問題的所在,從⽽找到出路。
那麼,如果我們以史為鏡,我們將⽤這⾯鏡⼦來照什麼?換⾔之,制度會時過境遷,器物會腐爛風化,歷史中的糟粕更不是我們要學的,那麼我們要從歷史中學什麼?中國古⼈以立德、立功、立⾔為三不朽之事業。其實,所謂立功,乃是立道德之功,所謂立⾔,仍是立道德之⾔,說到底,可以垂範後世的只有道德。道德將是⼀個⼈,以⾄⼀個⺠族向更長久發展與延續的根本保障,⽽這就是我們要從歷史中引以為鑒,常照⾃醒的。
所以⼀直以來有個想法,希望將歷史中可引以為鑒的故事加以整理,⼀來藉以⾃醒,⼆來以寄前⼈勸世之意。此外,歷史,說到底是⽂化的歷史,所以也順筆將讀史中所遇到的與典故出處,成語來由,⽂化奠定有關的故事⼀併整理,它們像珍珠⼀樣散落在歷史中,無處不在,我們應該⼀直記得它。
漢朝是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個朝代,但,中國⼈⾃稱漢⼈,中國被稱為漢地,中⽂被稱為漢語,傳統服飾被稱為漢服,可⾒漢朝歷史地位之重要。所以就從漢家⼈物開始寫起。
李⽩有詞「⻄風殘照,漢家陵闕」,故⽽取「⻄風漢闕」四字以托懷古之思。
来源:看中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