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升级版助力北京输出威权主义

0
10
被外界视为债务陷阱的「一带一路」计画丑闻频传。(图片来源:Maxim Pavlov/Adobe Stock)

(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北京当局提出「一带一路」计画中的科技部分,即数字丝绸之路(Digital Silk Road),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关注北京正在输出威权主义,专家促美国发展替代方案。

「数字丝绸之路」扮演更重要作用

今年7月将于北京召开「中国网际网路大会」,借此促使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分析指出,北京当局正透过企业推「数字一带一路」,以便向国际输出数字威权主义,型塑威权治理模式。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导,2024年「中国网际网路大会」的主题锁定人工智慧、数位政府等9个领域;中国网际网路协会表示,一大批优秀企业将「通过大会平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向世界」。

在2017年,中国国际主席习近平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峰会上提出了「数字丝绸之路」(Digital Silk Road)。这个倡议呼吁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包括海底电缆,卫星,5G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他们在当地信息通信技术市场的份额。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70%的项目集中在硬联通,也就是基础设施方面。以中国移动为例,该公司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和千兆宽频网路,开通5G基站近190万个。

致力于在全球促进言论自由、以《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命名的国际人权组织「第十九条」(Article 19)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数字丝绸之路」目的不仅在于推进中国科技产业和发展数字基础设施,还在于重塑标准和网际网路治理规范。

报告通过柬埔寨、马来西亚、尼泊尔和泰国的四个案例,分析了中国通过华为、中兴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而提高这些国家政府对于中国的数字治理模式的接受程度。

以柬埔寨为例,其在2021年宣布一项政令,将在2022年2月之前建设一个类似中国国家防火墙的国家网际网路网关(National Internet Gateway)。该法令意味着网路首先必须连接到政府指定的终端,将限制柬埔寨人民对西方媒体网站和社交网站的访问。

尼泊尔是另外一个例子。2018年,由中国通信建设公司承建的中尼跨境陆地光缆开始商业运营,中国的华为公司也在尼泊尔开展「未来种子」公益项目,为当地人提供5G和人工智慧方面的培训。

尼泊尔政府在2023年通过一项新的国家数据安全政策,其中表示「将发展和建设内联网和国有网际网路」。

尼泊尔政府说的国有网际网路,也是所有网站必须通过政府指定的终端。

「从自由、开放和联通的网际网路转向建立在审查和监视基础上的支离破碎的数字生态系统,以确保中国(中共)和其他威权政府能够继续统治,」报告写道。

据美国之音5月22日报导,「第十九条」组织亚洲项目主任迈克尔·卡斯特(Michael Caster)说,「在增强这些国家连通性的同时,让数字发展成为采用中国式数字治理的代名词。这种模式与国际人权和网际网路自由原则背道而驰,通过审查和监视进行全面国家控制。」

卡斯特认为,国际社会应当在网际网路自由原则基础上,扩大可用资源,支持世界各地网际网路发展。这些资源应基于人权法和网际网路自由原则,防止中共政府利用(这些国家的)网际网路发展需求「将它的服务包装成为最容易获得的选择,这通常意味着其威权模式的延伸。」

「一带一路」输出威权主义

新上任的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日前在主持首场听证会时说,「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共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利用投资资金来践踏合作的国家,并获得控制和影响力来主导关键供应链。

他认为,各国迫切希望找到一个替代方案,因此美国政府要直接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向这些参与国提出更好的解决策略。

穆勒纳尔:「对于中共来说,发展融资是削弱美国影响力、挑战美国利益,和将世界各国置于其威权统治之下的武器。任何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关于利他主义投资的建议都是谎言。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基础设施、与邻国发展友谊不感兴趣,它想要战略控制,以牺牲美国和自由主义价值观为代价。」

出席听证会的里根总统基金会执行长楚里欧(David Trulio)表示,美国必须与其盟国和伙伴合作,譬如成立跨机构团队整合经济、贸易、出口信贷等多方面,藉以发挥优势,提供与中国政府价值观不同的替代方案,给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

中共政府透过一带一路倡议,主要以贷款形式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拨付了近1万亿美元,用于建设发电厂、道路、机场、电信网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凭借资金和基建专长,中国成功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东欧和南欧的部分国家建立合作,不过却陆续传出承诺未兑现,当地爆发贪污丑闻、违反劳权、环境破坏和公众抗议,贫困国家的债务也达到难以承受的水平。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专家朗德(Daniel Runde)认为,美国必须成为更好的基础设施投资伙伴,提出一个替代解决方案,而不是单单要求发展中国家停止与中国政府合作。专研软实力的他告诉在场议员,可通过国会授权相关投资法案或私营部门提供资金,借由政府各机构单位与盟友、国际机构、地方组织、私营企业合作,来扩大美国影响力。

「一带一路」强弩之末

在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进行国事访问,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称,「让我们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随后有更多的信息被官方发布出来,在2017年,官方正式命名为「一带一路 」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被外界视为是习近平外交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寻求借此推升实力和地位,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但十年过去了,「一带一路」这个大型基础建设计画近年风光不再,且饱受贪腐、债务陷阱、高利贷和劳工剥削等争议。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