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中医 如何判斷體內有濕氣?4種食物幫你除濕 By 紐西蘭看中國 - 2021-09-11 0 174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祛濕、利尿涼血、解毒益氣的功效。(圖片來源:pixabay) 人體濕氣主要有外濕(濕氣透過呼吸由口鼻進入,或透過肌膚滲透)和內濕(脾胃功能失職)兩種,而濕邪還具有黏滯、重濁、趨下(向人體下部走)的特性。 身體濕氣太重,新陳代謝變慢,人就容易生病、水腫和發胖,天氣一濕,人也跟著發潮,總覺得好像哪裡不太舒服,但又說不出個具體原因。頭部悶脹、起了濕疹、渾身有點水腫、咳嗽痰多、口臭、肌肉痠痛易累。 判斷自己有沒有濕氣的方法 1、看形體 中醫說「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濕」。虛胖體型的人多有水濕,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2、看狀態 濕氣明顯的人士常常感到身體特別睏倦,懶得活動,頭重如裹,頭腦不清爽,關節沈重,渾身酸痛,這是濕氣黏滯,阻滯經絡的表現。此外,這些人士還常有胸悶的感覺,要長呼一口氣才舒服。 3、食慾 濕氣重的人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日常有隱隱的胸脘痞悶感,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似的。這是典型的脾虛濕氣重表現。 4、看大便 很多人上廁所時,會出現大便不成形,甚至黏附在馬桶上,很難被沖下去。多半體內「濕」上來了。濕氣過重,使得脾胃功能運化失衡。 5、看小便 表現為尿不多,但次數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熱或澀痛感。個別女性還有白帶量多的現象,這些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6、舌苔厚膩 濕氣過重的同時,會造成舌苔厚膩的情況;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脾主宰水穀的運化,脾喜溫厭濕,濕氣過重,會影響到脾臟的運行,造成水穀的堆積,日積月累,供應失調,舌苔從原先的淡紅而潤澤,變成舌苔厚膩、粗糙感。 7、看耳朵、頭髮 耳朵裡耳屎呈油狀易流出也提示濕熱證候明顯。此外,如果毛髮容易油膩出油,面部皮膚油膩油亮或早晨眼皮腫,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發黃也常提示體內有濕氣。 4種食物幫助排濕氣 1、冬瓜 冬瓜具清熱、利水、消腫的功效,去體內濁水,加點生薑一起煮湯,祛除寒氣,讓人體發汗,更能相輔相成達到去濕的效果。 2、苦瓜 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祛濕、利尿涼血、解毒益氣的功效。 3、綠豆 綠豆性涼、具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能舒緩濕疹痛癢,是很好的食療配方。 4、薏仁 薏仁性味甘,微寒,具消除水腫、清熱、健脾排膿的功效,有利去濕。適用於風濕、關節炎、水腫等病症。 責任編輯:蓮心 原文來源: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