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聖明君王?古人智慧世界通用

0
19
明君唐太宗十分信任魏徵,對其所言亦十分讚賞。(繪圖:志清/看中國)
(作者:真願) 作為歷代的君王,其實很多都是想做明君的,很少有願意做昏君的。可是如何做一個明君,就要很有智慧了。在這一方面,我們其實有前例可循,畢竟中國歷史上不乏以仁德、以孝順聞名,治理天下有條不紊的帝王!在此就以一代明君唐太宗與魏徵的對話為例。
魏徵談明君之道
貞觀二年,唐太宗問魏徵說:「什麼叫做聖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徵答道:「君主之所以能聖明,是因為能夠兼聽各方面的話;其所以會昏暗,是因為偏聽偏信。《詩經》說:『古人說過這樣的話,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徵求意見。』過去唐堯、虞舜治理天下,廣開四方門路,招納賢才;廣開視聽,了解各方面的情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因而聖明的君主能無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鯀這樣的壞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語也無法迷惑他。秦二世卻深居宮中,隔絕賢臣,疏遠百姓,偏信趙高,到天下大亂、百姓背叛,他還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異,到侯景興兵作亂舉兵圍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馬攻掠城邑時,他還是不知道。由此可見,君主只有通過多方面聽取和採納臣下的建議,才能使顯貴大臣不能蒙上蔽下,這樣下情就一定能上達。」
唐太宗聽完魏徵所言,十分讚賞。(出自《貞觀政要・論君道》)
借古鑒今論明君
前面魏徵的話,確實對後人影響很大。我們知道的「康熙微服私訪」、「乾隆下江南」和「嘉慶私訪」都是實例。他們為了不被別人迷惑誤導,就要親自到民間看一看。正因為如此,大清才綿延三百年。大清可以治理國家這麼長,確實是很不容易的。
很多的單位的大領導或者是一個部門的領導,能夠多與下屬溝通,都是有好處的。
我們生活中做任何事都應如此,不可偏聽偏信。哪怕是一個家庭的和睦與否,也與之有關。這樣看來魏徵講的就是一個普遍的做人做事、當官當皇帝都適用的人間之理了。
責任編輯:云淡
本文短网址:http://kzg.io/b547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