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来最受推崇的深情送别话

0
44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全篇的警策,遂成千古最「暖心」绝句。(图片来源: Unsplash)
提及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王维等大诗人的名字,大家可是朗朗上口,但他们有哪些送别诗值得我们一再赏析、一再推崇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读来即生共鸣。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历代广为流传。
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本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朴素无华,写得开朗乐观,绝无一般赠别诗的哀伤悱恻。它的情调和初唐经济文化走向繁华的时代精神完全一致。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全篇的警策,遂成千古最「暖心」绝句,读过的人,几乎都认可这两句的意思吻合己心,堪称送别金句中的金句。
三、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又是一首积极乐观的离别诗。晦暗寒冷之景,恰如两人困顿不达之境。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沉沦,反倒以豁达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老董啊老董,有友如达夫,此生足矣!
四、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上联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写法含蓄新奇;下联不用比喻而用比物,「不及」二字,妙境全在转换间。诗人喜用夸张手法,一夸到底,「桃花潭水深千尺」同「白发三千丈」,读来丝毫不觉突兀。
五、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名楼送名士赴名城,差点被「烟花三月」的鲜丽意象感官化了。送别之时,谁敢说不会想要一同前往呢?后两句在离别之后,不写情而写景,读者反而更能感受到诗人藏于景物中之深情,实为细致入微之绝佳辞令。
六、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大片淡墨泼出满纸烟雨,烘托楚山孤的开阔,离愁别绪瞬间变成高远壮阔之志。轻水重山,淡写离情重写风节。历来寄语都是竹报平安,诗人托报的却是自己冰清玉洁的高贵品格,可见他和洛阳亲友之间是多么的了解和信任。
七、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四句妇孺皆知,不评。远芳晴翠,使古道荒城恢复了青春、变得生气勃勃,紧扣前四句。最后二句与楚辞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李后主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同样意味深长,意境浑然天成。
八、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送罢」点明不是离亭饯别而是离别后的期待,有别于一般送别诗。转眼日落关门,用蒙太奇的手法,剪去了白昼的感想。天黑之后,漫漫长夜,思念更浓稠。草绿有时归期无定,诗人用平凡的素材朴实的语言,写得味外有味。
九、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一作:夕阳)
这首小诗构思精致,朴素秀美,有声有色,同是山水诗名篇兼送别诗名篇。作品一反送别伤感之态,有种清雅闲淡的意境。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十、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新颖别致,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出生动气韵。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著一「班」字,境界全出。
此外,还有很多著名的送别诗,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送柴侍御》、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白居易的《南浦别》等等,有兴趣者自去欣赏。
责任编辑:隅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