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计「调虎离⼭」的著名史例

0
18
伍⼦胥藏匿淮⽔间,选⾃⽉冈芳年绘《⽉百姿》。(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作者: 张⽟兰)「调虎离⼭」是三⼗六计第三套攻战计中的第三计,此计原⽂是「待天以困之,⽤⼈以诱之,往蹇来连。」
意思是说,如果敌⼈强⼤,⼜占据有利地形,就会如虎添翼,强上加强。如果调动其脱离良好的阵地,就会使敌⼈化强为弱。因此,遇到强敌时,要 善于调动敌⼈,使其脱离有利阵地,入我圈套,相机歼灭。
计名由来
「调虎离⼭」是⼀种调动敌⼈的谋略,此计源于《管⼦》〈形势解〉:「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畏其威⽽载之……故虎豹去其幽⽽ 近于⼈,则⼈得之⽽易其威。」
兽类中最威猛的是虎豹,当牠们居住在深⼭⼤泽中时,⼈们就会因虎豹的威风⽽畏惧牠们……若是牠们离开所居的深⼭幽⾕⽽靠近⼈类居住地,⼈们就可捕捉牠们,令其失去原有的威风。
此计关键在巧妙、灵活的「调」,⽬的是要虎(敌⽅)「离⼭」,⼜不致让「虎」反咬⼀⼝。以下⼆例就是运⽤「调虎离⼭」的战术⽽致胜的例⼦。
「调虎离⼭」史例⼀:伍⼦胥计杀吴王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光想除掉吴王僚,取⽽代之,但吴王有三个骁勇善战的儿⼦在⾝边,使他难以下⼿。伍⼦胥逃到吴国,公⼦光以宾客之礼接待 他,他看出了公⼦光的⼼思,便献计说:
「⽬前胥国动乱不安,如果你向吴王僚建议向胥国发动进攻,他⼀定会同意。然后你藉⼝⾃⼰的脚扭伤,推举吴王僚的儿⼦掩余和烛庸带兵前去,同 时建议吴王派他的另⼀个儿⼦庆忌出使郑国和卫国,⽬的是说服这两个国家共同伐楚。这样,就可以除去吴王僚的三个⽻翼,剩下他就好对付了。」
吴王僚果然听从了公⼦光的所有建议,把他的三个儿⼦都派了出去。公⼦光⾒时机已到,便派刺客专诸将匕⾸藏于烤⿂的腹中,伪装上菜,呈献给吴 王僚时,专诸突然从⿂腹中取出匕⾸刺向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毙命,他的三个儿⼦⾒国内发⽣变故,也不敢再回来,只好亡命他国。公⼦光即位,是 为吴王阖庐。
在这个故事里,吴王僚的三个儿⼦就如同三只猛虎,使公⼦光无法刺杀吴王僚。公⼦光采⽤伍⼦胥的计谋,调走了这三只猛虎,让吴王僚成了孤家寡 ⼈,在这时对付吴王就易如反掌了。
「调虎离⼭」史例⼆:虞诩平羌乱 东汉末期,北边羌⼈叛乱。邓太后派武都郡太守虞诩(诩,⾳「许」)平定叛乱,虞诩不满三千的兵⼒在陈仓崤⾕(⼤散关)⼀带受到近万羌⼈阻截。这时,羌⼈⼠气正旺,⼜占据有利地势,兵少势孤的他,既不能强攻,⼜不能绕道,陷入进退两难的情况。
虞诩决定⽤计让羌⼈离开坚固的据点,他对内先命令部队停⽌前进,就地扎营;对外散布⾏军受阻,向朝廷请派增援部队的消息。羌⼈⾒虞诩停⽌前 进,等待增援,就⼤批离开据点,到附近劫掠财物,少数留守的羌⼈也放松了戒备。
虞诩⾒敌⼈分散兵⼒,下令部队急⾏军,⽇夜兼程超过百⾥,他还命令在急⾏军时,⽇⽇沿途增加锅灶的数量,让敌⼈误以为朝廷的援军已到,不敢 轻易追赶出击。虞诩以「调虎离⼭」之计顺利地通过陈仓崤⾕,让羌⼈丧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不久,羌⼈叛乱即被平定。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