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不讓兒子當皇帝?

0
56
杜太后(昭憲太后)要兒子宋太祖將帝位「傳弟不傳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三字經》云:「夏傳子,家天下。」中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北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竟然傳地位給了親弟弟,也就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趙炅(本名為趙匡義,後改名為趙光義),據悉趙匡胤還是聽從了王朝的第一任太后,也就是他的生母杜太后(昭憲太后)的建議。不過,為何杜太后要兒子「傳弟不傳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就在北宋剛剛建立的第二年,重病不治的杜太后,預先立下一份神祕遺詔。正史上有相關記載:當時,開國皇帝宋太祖在太后身邊,日夜侍奉湯藥,太后臨終時,特意召來了功臣趙普。
太后問宋太祖趙匡胤:「你知道天下是怎麼打下來的嗎?」孝順的趙匡胤非常擔心母親的病情,傷心地哭了,故無法回答。太后繼續問趙匡胤,太祖這才回答母親說,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全仰仗祖先和母后積了大德。太后聽見兒子這麼說,應該感到高興,但她卻否認說:「不對,是因為你之前的周世宗讓小皇帝治理天下罷了。如果周朝有年長的人做皇帝,天下還能是大宋的嗎?」
因此,杜太后立下遺命:「你去世後,應該把帝位傳給弟弟。天下這麼大,政務又這麼複雜,如果宋朝能立長者為君,這才是國家的福氣啊!」宋太祖立刻跪拜,哭著說自己不敢不聽從母后的教導。杜太后隨後命趙普將她剛才說的話寫成詔書,並在結尾處落款「臣普書」。詔書完成後,太后把遺詔藏在金櫃裡,並交由專人保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而杜太后則於滋德殿崩逝,享年六十。
當宋太祖駕崩之後,果然將帝位傳給了他的親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
宋太祖聽從杜太后所言,後來將帝位傳給了他的親弟弟趙光義。圖為宋太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其實,按照親疏關係來說,太祖肯定是希望讓自己的兒子登上帝位的。不過,每個王朝剛建立期間,根基不穩,趙匡胤為了宋朝基業,願意放棄兒子的利益,可見他是一位顧全大局的明君。我們也能從他跟自己生母的這次互動看出,太祖是一位重孝道、守承諾的帝王。
當然,杜太后也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女性,而她對皇帝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據悉,宋太祖黃袍加身,剛剛登基稱帝時,有人趕來跟杜太后報信說:「您的兒子當上皇帝啦!」誰知,太后只是淡淡回說自己的兒子素有大志,今日看來果真如此。
到她被正式封為皇太后時,見到滿朝大臣恭敬地向她拜賀時,太后居然變得悶悶不樂,愁容滿面。有人問她:「臣聽說『母以子貴』,現在您的兒子做了皇帝,您為什麼不高興呢?」
杜太后說,她聽說做皇帝難,皇帝是萬民之主,如果他治國有道,皇位能夠長久;一旦國家失去控制,想要再當回老百姓就不可能了,而她正是為此事感到憂慮。宋太祖聽到此事後,立刻對母后表示,他一定會聽從母親的教導!
雖然杜太后只當了一年的太后,卻在正史上留下了三次談話,女子擁有這樣的經歷在歷史上實屬罕見。
杜太后擁有良好品德,從她見到自己的兒子突然當上皇帝,卻能非常淡定,就能看出其淡泊名利的特質,而她自己坐上女子地位最尊貴的位階,卻能清醒認識到治理國家的重要性,並對皇帝起到了很好的輔佐和督促作用,由此看出其憂國憂民的素質,不愧被稱為宋朝后妃的第一人!
另外,她要兒子傳帝位給弟弟一事,亦令人佩服。一般說來,皇帝都會選擇嫡長子作為皇位繼承人,少數也有傳給兄弟或者其他人的。這倒不是因為這些皇帝對兒子心懷偏見,而是從國家大局出發,要將皇帝之位傳給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賢人,讓他承擔治理天下的重任。這正如同上古聖王堯、舜、禹通過禪讓制度傳遞王位,這實則是對國家、對百姓都負責的做法。除了上述前例,歷史上還有一些傳賢不傳子的皇帝。
例如孫吳政權奠基者孫策,傳位給弟弟孫權。據《三國志》記載,孫策曾告訴孫權:「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掌握帝權的孫權果然不負兄長所望,不斷拓展父兄的霸業,成為東吳的開國皇帝。
宋高宗趙構,無子嗣,傳位給養子宋孝宗。而孝宗也不負趙構所望,成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宋史》稱讚他「卓然為南渡諸帝之首」。趙構還為岳飛平反了冤案,力主收復中原失地;整治貪官、重視農業,讓南宋從動亂進入中興時期,史稱「乾淳之治」。
可謂對朝政沒有建樹的明熹宗朱由校,子嗣早夭,傳位給了弟弟明思宗朱由檢。朱由檢也就是眾人熟知的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在成為真正的末代皇帝之前,朱由檢可是勤於政務,大力清除閹黨,力圖扭轉大明的敗亡之勢。可惜,他最後仍自縊殉國,也算是一位有氣節的皇帝。
責任編輯:袱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