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让儿子当皇帝?

0
57
杜太后(昭宪太后)要儿子宋太祖将帝位「传弟不传子」。(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三字经》云:「夏传子,家天下。」中国从大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开始,延续著父传子的王位世袭制度。但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竟然传地位给了亲弟弟,也就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炅(本名为赵匡义,后改名为赵光义),据悉赵匡胤还是听从了王朝的第一任太后,也就是他的生母杜太后(昭宪太后)的建议。不过,为何杜太后要儿子「传弟不传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就在北宋刚刚建立的第二年,重病不治的杜太后,预先立下一份神祕遗诏。正史上有相关记载:当时,开国皇帝宋太祖在太后身边,日夜侍奉汤药,太后临终时,特意召来了功臣赵普。
太后问宋太祖赵匡胤:「你知道天下是怎么打下来的吗?」孝顺的赵匡胤非常担心母亲的病情,伤心地哭了,故无法回答。太后继续问赵匡胤,太祖这才回答母亲说,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全仰仗祖先和母后积了大德。太后听见儿子这么说,应该感到高兴,但她却否认说:「不对,是因为你之前的周世宗让小皇帝治理天下罢了。如果周朝有年长的人做皇帝,天下还能是大宋的吗?」
因此,杜太后立下遗命:「你去世后,应该把帝位传给弟弟。天下这么大,政务又这么复杂,如果宋朝能立长者为君,这才是国家的福气啊!」宋太祖立刻跪拜,哭着说自己不敢不听从母后的教导。杜太后随后命赵普将她刚才说的话写成诏书,并在结尾处落款「臣普书」。诏书完成后,太后把遗诏藏在金柜里,并交由专人保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而杜太后则于滋德殿崩逝,享年六十。
当宋太祖驾崩之后,果然将帝位传给了他的亲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
宋太祖听从杜太后所言,后来将帝位传给了他的亲弟弟赵光义。图为宋太宗。(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其实,按照亲疏关系来说,太祖肯定是希望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的。不过,每个王朝刚建立期间,根基不稳,赵匡胤为了宋朝基业,愿意放弃儿子的利益,可见他是一位顾全大局的明君。我们也能从他跟自己生母的这次互动看出,太祖是一位重孝道、守承诺的帝王。
当然,杜太后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女性,而她对皇帝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据悉,宋太祖黄袍加身,刚刚登基称帝时,有人赶来跟杜太后报信说:「您的儿子当上皇帝啦!」谁知,太后只是淡淡回说自己的儿子素有大志,今日看来果真如此。
到她被正式封为皇太后时,见到满朝大臣恭敬地向她拜贺时,太后居然变得闷闷不乐,愁容满面。有人问她:「臣听说『母以子贵』,现在您的儿子做了皇帝,您为什么不高兴呢?」
杜太后说,她听说做皇帝难,皇帝是万民之主,如果他治国有道,皇位能够长久;一旦国家失去控制,想要再当回老百姓就不可能了,而她正是为此事感到忧虑。宋太祖听到此事后,立刻对母后表示,他一定会听从母亲的教导!
虽然杜太后只当了一年的太后,却在正史上留下了三次谈话,女子拥有这样的经历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杜太后拥有良好品德,从她见到自己的儿子突然当上皇帝,却能非常淡定,就能看出其淡泊名利的特质,而她自己坐上女子地位最尊贵的位阶,却能清醒认识到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并对皇帝起到了很好的辅佐和督促作用,由此看出其忧国忧民的素质,不愧被称为宋朝后妃的第一人!
另外,她要儿子传帝位给弟弟一事,亦令人佩服。一般说来,皇帝都会选择嫡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少数也有传给兄弟或者其他人的。这倒不是因为这些皇帝对儿子心怀偏见,而是从国家大局出发,要将皇帝之位传给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贤人,让他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这正如同上古圣王尧、舜、禹通过禅让制度传递王位,这实则是对国家、对百姓都负责的做法。除了上述前例,历史上还有一些传贤不传子的皇帝。
例如孙吴政权奠基者孙策,传位给弟弟孙权。据《三国志》记载,孙策曾告诉孙权:「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掌握帝权的孙权果然不负兄长所望,不断拓展父兄的霸业,成为东吴的开国皇帝。
宋高宗赵构,无子嗣,传位给养子宋孝宗。而孝宗也不负赵构所望,成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史》称赞他「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赵构还为岳飞平反了冤案,力主收复中原失地;整治贪官、重视农业,让南宋从动乱进入中兴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可谓对朝政没有建树的明熹宗朱由校,子嗣早夭,传位给了弟弟明思宗朱由检。朱由检也就是众人熟知的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在成为真正的末代皇帝之前,朱由检可是勤于政务,大力清除阉党,力图扭转大明的败亡之势。可惜,他最后仍自缢殉国,也算是一位有气节的皇帝。
责任编辑:袱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