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体撞击地球?威力不亚于核弹袭击

0
43
小天体撞击地球?威力不亚于核弹袭击(图片来源:Pixabay)
大型陨星撞击事件是非常罕见的,上一次规模较大的陨星撞击发生在1908年的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科学家们认为当时有一颗小天体在冲入地球大气层之后在距离地面上空大约10公里的高度上发生爆炸,摧毁了地面上大面积范围内的森林。
根据估算,类似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事件这样规模的撞击事件大约每隔数百年会发生一次。好在西伯利亚非常荒芜,当地人口稀疏散落各处,如果造成通古斯大爆炸的那颗小天体撞击地球的时间再晚5小时,那么它撞击的地方将会是圣彼得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将会不亚于一次超级核弹袭击。
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附近,一颗小天体在距离地面上空大约30公里高度上解体爆炸,强烈的冲击波在地面上造成大量窗户玻璃破碎,超过1400人被碎玻璃和其他溅射物割伤。据估算,车里雅宾斯克陨星事件释放出的能量大约相当于一颗50万吨当量的核弹,这大约是二战时期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威力的20倍以上,所幸其发生爆炸的高度较高,因而对地面的破坏相对有限。
类似这种小规模的撞击事件频率就要高得多,从概率上讲大约每年都会发生三次左右,但非常巧合的是,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撞击都发生在一些没有人烟的偏远地带或者海洋上空,因此不会被人们注意。
尽管如此,各国政府对这类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7年1月份,美国宇航局(NASA)就成立了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CO),负责小行星监测并与其他航天机构进行相互协调,共同探讨对外来天体撞击地球风险的应对策略。
美宇航局行星防御办公室主管林德赛.约翰森(Lindley Johnson)表示,目前,PDCO办公室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潜在危险目标的探测方面,在多个不同的观测项目之间进行协调工作。
约翰森表示:「我们努力做到能够提前数年,乃至数十年发现并识别潜在威胁天体。」一旦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天体目标被确认,正式的应对策略就将随之开始制定。因为你没法做任何具体的应对工作,除非你首先明确构成威胁的小天体的具体位置。
「行星撞球」(planetary billiards)撞击器
发射一颗质量较重的物体,或者干脆让飞船本身去撞击来袭小天体,使该小天体轨道发生轻微偏移,从而使其错过撞击地球的路线。
在近数年内,欧洲空间局(ESA)就将与美国宇航局联合开展相关技术验证工作,项目名称是「小行星撞击与偏移评估」(Aida)。该项目将包含两艘飞船,其中一艘被称作「小行星撞击器」(Aim),它预计将在2020年下半年发射升空;另一艘飞船名叫「双小行星偏移测试」(Dart),预计在2021年发射升空。
预计到2022年,探测器将抵达一颗「双小行星」65803 Didymos,这颗小行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除了本体之外,还有一颗小小的伴随卫星,名叫「Didymoon」。其本体直径大约780米,卫星直径大约170米。这两者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距离只有大约1100米,每隔大约11.9小时相互绕转一周。
按照计画,Aim飞船将抵达这颗独特小行星附近并开展绕飞,对其成分进行探测,同时等待Dart探测器抵达、撞击这颗小行星的卫星,此时Aim飞船将全程观察撞击导致的结果。整个项目的目的是想要了解人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颗小行星的轨道,并且不至于将其推入一条可能威胁地球的轨道。
事实上,测算显示,美国最著名的亚利桑那州巴林杰陨石坑可能是由一颗直径仅有小行星「Didymos」1/3左右的小天体撞击形成的,其形成的撞击坑直径超过1200米。如果「不起眼」的小行星卫星「Didymoon」以大约每秒15.5公里的速度撞上地球,这是这颗小天体撞击地球的最小速度,它将释放相当于200万吨当量核弹的能量,能够轻易摧毁一座城市。而如果其以最大速度撞击(约为34.6公里每秒),则将释放相当于400万吨当量核弹的能量,这相当于20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帕特里克.米歇尔(Patrick Michel)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也是Aida计画的首席科学家。他表示:「我们想要改变围绕本体运行的小行星卫星的轨道,因为这颗小卫星围绕本体的公转速度仅有大约每秒19厘米。」但即便是非常微小的变化也能够从地球上被观测并测量,预计撞击后其轨道周期将发生大约4分钟的变化。
当然,另外一项重要的目的是想了解撞击器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米歇尔表示:「所有的撞击模型都是基于对于撞击物理过程的了解,而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基于实验室尺度,在厘米级目标上获取的。」根据模型得到的数据是否适用于真正的小行星环境目前仍然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不过,约翰森表示,这项技术目前来看仍然可算是人类掌握的最成熟的一项技术,因为在此之前人类已经展示了抵达这样的小天体的卓越能力,包括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探测器围绕谷神星和灶神星运行,以及欧洲的罗塞塔飞船成功释放着陆器登陆67P彗星彗核的壮举等等。
责任编辑:任凤鸣
本文短网址:http://kzg.io/b547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