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分得清國家與政府嗎?

0
231
Wiki Image
(作者:鄭了結)中國文化里有一成語叫:率獸食人,用來形容統治者虐待百姓。話說孟子有一次去魏國見梁惠王,他對梁惠王說:「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是率獸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說:你(梁惠王)廚房內有肥肉,馬廄里有壯馬,老百姓卻面有饑色,野地里到處是餓殍,這等於你帶領野獸吃人。
明末清初文人顧炎武則引用了孟子的典故,說出經典的「亡國與亡天下之辯」:「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日知錄》卷十三《正始》)。
翻譯過來就是:「亡國」與「亡天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亡國」是指改朝換代,換個皇帝和國號。而「亡天下」則是仁義道德得不到發揚光大,統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間也紛爭不斷,是天下滅亡。保國這類事只需由皇帝及大臣等掌握權力的人去謀劃。但是「天下」的興亡,則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責任。
後世學者梁啟超則據此總結出八個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不僅如此,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文集》中寫道:「今夫國家者,全國人之公產也,朝廷者,一姓之私業也,國家之運祚甚長,而一姓之興替甚短。國家之面積甚大,而一姓之位置甚微。」並指出:「曰唐虞夏商周也,曰秦漢魏晉也,曰宋齊梁陳隋唐也,曰宋元明清也,皆朝名也,而非國名也。蓋數千年來,不聞有國家,但聞有朝延。」他認為,中國人常常將國家和朝廷(政權)混為一談,中國是個有數千年歷史的國家,而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宋元明清等這些都是一家一姓的「私有財產」(政權)。
中共創建者之一的陳獨秀則把國家的概念說的更明白:「要問我們應當不應當愛國,先要問國家是什麽。原來國家不過是人民集合對外抵抗別人壓迫的組織,對內調和人民紛爭的機關。善人利用他可以抵抗異族壓迫,調和國內紛爭;惡人利用他可以外而壓迫異族,內而壓迫人民。」所以,「若有人問:我們究竟應當不應當愛國?我們便大聲答道:……我們愛的是國家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不是人民為國家做犧牲的國家。」(《我們究竟應當不應當愛國?》)
按照如陳獨秀所說的,國家的功能對外抵抗異族壓迫,對內調和國內紛爭。調和國內紛爭具體講就包括履行一定的公共職責,如救災、賑濟等。
國家功能的實現,須通過政府去完成。如果政府能完成國家功能,國家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才值得人民為之奉獻甚至犧牲,這樣的政府自然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如果政府不能完成國家功能,國家則有可能成為「人民遭受壓迫和不幸的國家」,人民就有意願改善國家,就有權利反對政府。人類歷史實踐中的普遍情況是,政府常常不能完成國家功能,或者完成得很差。
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曾經長期陷入一個難解的困境:即人們需要政府,但政府卻不能履行人們期待的外而抵抗異族壓迫、內而提供公共服務的國家功能,在很多情況下還常常演化成一個與民爭利、侵害民權的組織。要使政府盡職盡責,人民必須有監督政府的權力,而最有效的監督方式是用投票的方式去選擇政府的權力。因此,法制社會下的司法獨立,軍隊國家化,言論自由也就尤為重要。
然而,上述這些論述常常被視為「西方那一套」而遭到排斥。其實細細想來,在當今的時代,小到民眾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大到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哪一個不與「西方那一套」息息相關,哪一個又不來自於「西方那一套」?中共所高舉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論難道不是「西方那一套」?即使是推行「愛黨即是愛國」的今天,不也是路易十四「朕即國家」的翻版嗎?
中國的民本思想雖然流傳了幾千年從未間斷,但在君主權力不斷強化的歷史現實中,卻越來越被官本思想所壓制。而到了當下的中國社會,我們一邊被教育著: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共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等;另一邊則被告知:個人要服從於集體,人民要感謝黨和政府。可是,中國經濟的繁榮,國力增強,社會發展等等,難道這一切不是中國人民的功勞麽?人民創造財富交納稅收養活了國家,使國家富強,卻要人民感謝黨和政府,而不是黨和政府感謝人民,這是什麽邏輯?
註:本文為讀者投稿,謹代表個人觀點,本文只是為讀者提供一個不同視角,並不代表紐西蘭看中國觀點。
推薦文章:為什麽你們翻墻受表揚 我翻墻卻被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