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元德編譯報導)銀行將被要求向詐騙受害者賠償最高50萬紐元,並推出一系列新舉措打擊詐騙行為,相關政策於4月23日正式公布。
為應對紐西蘭每年因詐騙損失數億紐元的情況,政府早前已要求銀行加強客戶保護,否則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消費者保護團體長期警告,紐西蘭在防詐安全機制上落後於其他國家,此次改革目的是與英國等地的標準接軌。
根據新政策,若銀行未能履行防詐承諾,且受害者在付款時已採取「合理謹慎措施」,則銀行需對那些被騙付款的客戶提供最高50萬紐元的賠償。不過,該賠償不適用於國際匯款、第三方支付服務或社群平台上的交易。
新措施包括:
- 收款人姓名核對服務,讓客戶在轉帳前確認收款人姓名是否與帳號一致(該服務已開始推行)
- 根據付款目的提供交易前風險警示,例如針對高風險投資
- 偵測高風險或異常交易活動,並有權延遲或阻止可疑交易
- 提供24/7全天候詐騙舉報管道
- 與其他銀行共享詐騙或「洗錢騾」帳戶資訊,必要時凍結資金以防止進一步犯罪
這些規定將納入《銀行業實務準則》,於11月30日正式生效。屆時,銀行業申訴專員將可依據該準則判斷是否應向受害者提供賠償。
紐西蘭銀行協會執行長 Roger Beaumont談到:「預防詐騙是保護消費者的最佳方式。新措施將強化科技解決方案,協助抵禦日益複雜的詐騙手法。」
商務與消費者事務部長Scott Simpson說:「如果銀行未能充分警示或保護客戶,將須賠償最高50萬紐元。這是消費者爭取已久的重要勝利。」
銀行業申訴專員Nicola Sladden也表示歡迎新措施,並指出:「我們見過太多受害者承受的不只是金錢損失,更有被騙的心理創傷。強化資訊核對、智能警示和跨行協作,有助於讓消費者在數位環境中更有保障。」
紐西蘭消費者協會執行長Jon Duffy則提醒,這項賠償並非無條件適用。「若銀行已經合理提醒客戶風險,就不需賠償。消費者也應提高警覺,尤其當收款人姓名核對結果為『不符』時。」
他補充,這些保護措施不涵蓋社交平台或線上市集(如 Facebook Marketplace)的交易,消費者仍需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