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俄争端或走向核战 纽西兰呼吁中方「发挥大国影响力」

0
85
图为乌克兰军队。(图取自twitter.com/ng_ukraine)
截至3月7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进入第二周。期间乌克兰南部扎波罗热(Zaporizhzhia)核电厂爆发火灾并被俄军占领——这似乎不仅意味着两国争端或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更进一步引发全球对核热战危机的恐慌。根据文献及模型推演,即便如纽西兰这样远在南太平洋且相对封闭的岛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在纽西兰—中国建交50周年之际,纽西兰官员在与中方对话时明确呼吁:希望后者动用中俄「良好关系」,在这场侵略战争中发挥出大国应有的影响力。
纽西兰呼吁北京:动用中俄「良好关系」,发挥大国影响力
面对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北京当局态度暧昧。纽西兰官员在近日两国虚拟会议上向中方呼吁:加入国际社会主要阵营,动用中俄「良好关系」、发挥大国影响力。
北京立场模糊
中俄在上月宣布两国进入新「友谊」阶段,战争爆发至今未曾公开谴责俄方;面对包括乌克兰在内诸多呼吁中方利用与俄罗斯良好关系、要求后者停止侵略行径的声音,北京当局一方面坚称尊重俄罗斯的「军事行为」,另一方面又强调支持乌克兰「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其矛盾说辞引发外界关注。就时间点来看,2月20日北京冬奥会结束,21日普京宣布支持乌东地区独立,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因此,《纽约时报》等多家海外媒体披露:中共或对俄罗斯侵略计画事先知晓,并默许冬奥会结束发动战争。
在3月2日联合国大会上,一项由乌克兰等90国提交的决议草案以压倒性的141票赞成票通过;俄罗斯、叙利亚、白俄罗斯、朝鲜等5国反对;中国等35国弃权。对此,中方的说法是:此次紧急会议未能走完全部咨询流程,在考虑乌俄争端的历史与复杂性方面有所欠缺。
纽西兰呼吁中方「发挥国际影响力」
总理杰辛达阿德恩在2月28日表示:任何加剧地区争端的理由都难以令人信服;纽西兰一直积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表达对乌俄战事的关注。被问及鉴于中俄友好关系,是否会要求北京调停,阿德恩直呼:「怎么可能不鼓励呢?」——国际社会都在寻求和平解决方式,而中方的地缘政治条件与影响力显而易见……阿德恩同时强调,不会对北京采取的立场做出任何假设。
在中纽建交50周年之际,外交事务贸易部(MFAT)秘书长Chris Seed与中国官员展开虚拟会议,讨论内容包括:国际贸易、气候变化、新疆、香港、南海问题,以及当前乌克兰—俄罗斯争端。MFAT在一份声明中称,Chris Seed秘书长向中方谴责了俄罗斯的热战侵略行径,并呼吁其加入国际联合抵制。绿党党魁之一Marama Davidson对媒体表示,纽西兰正利用其外交影响力寻求国际和平主义建设;而这一言论被前外交部长Winston Peters讽刺为纽西兰政坛「可怕的天真与愚昧无知(”appalling naivety and ignorance of real politic”)。」
不少分析认为:纽西兰是少数几个与中国关系要好的西方国家之一,经济往来为主要因素。纽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且这一协定的升级议定书将于4月7日正式生效——尽管被WTO等一些国家质疑的贸易措施(trade measures)仍存在争议;中国是纽西兰最大贸易合作伙伴——截至2021年6月的12个月里,纽西兰向中国的商品服务出口额达$201亿。与此同时,纽西兰将参与WTO解决澳中贸易争端调停。
核战对纽西兰的可能影响
虽然普遍认为普京在「特别战斗任务状态」使用核武器的声明属于威胁多过实际行动,而综合历史、科学文献与模型推演,一旦爆发核战——即便欧洲为主战场,纽西兰也将遭受冲击,包括:
1.移民涌入与社会动荡
2.病菌流入、疾病爆发威胁民众健康与卫生体系
3.全球供应链中断,纽西兰陷入物资与出口经济危机
4.核冬天与极端气候(紫外线)
有专家分析,不排除一些持枪狂热分子利用「回国」或「人道救援」渠道流窜至纽西兰这样的无核、中立国家,为当地埋下治安动荡的种子。1964年《纽约时报》发现:处于对美苏核战的恐惧,美国出现居民小规模而持续性的纽西兰移民潮。
然而,疾病风险或比社会枪支暴力隐患更让人担心:随着移民、流民的大量涌入,本在纽西兰绝迹的鼠疫(plague)、霍乱(cholera)、伤寒(typhoid)、麻风病(leprosy)等都可能被重新引入,这无疑对本国人民健康造成威胁;何况纽西兰医疗体系已疲于应对covid-19(omicron)疫情大流行,新流行病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惠灵顿生态学家Wren Green博士曾在上世纪80年代对核战与纽西兰影响作过深入研究。他指出,美苏间若爆发核战,可直接摧毁全球贸易、重挫纽西兰社会,如国内就业率或由于出口经济陨落而折损40~50%;仅因缺少胰岛素供应这一项,就可能导致纽西兰6000名患者在战后第一年内死亡。
另外,核战爆发不仅意味着冲天火光与巨响、惊人的伤亡数量,更意味着庞大数量的放射性粒子扩散至环境中,引发核冬天效应,威胁全球生物、生态圈。美国环境保护机构研究发现,核爆炸后的辐射碎片可冲向高空80千米,再自然回落或被降雨带回地面。这些放射性沉降物(fallout)的回落时间最长可达数年,最终落点则由当时方向及气象条件决定,从而造成爆炸近区、远区甚至全球性核污染。
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由于核爆炸产生的大量烟尘微粒注入大气,这些微粒对太阳的可见光与地面红外光吸收力差异较大,因此会形成与温室效应相反的「核冬天」现象,即高层大气升温,地表温度下降。有模型推测,当年美苏若核战,两国「核冬天」温度或低于4摄氏度,破坏农作物生长与粮食供给;有推演印度—巴基斯坦核冲突的研究显示:即便两国可动用的核资源仅占全球1%,核冬天下饿死的人数可达10亿人。
同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学评估,纽西兰气候学家Jim Salinger指出,(美苏)核战后的烟尘蔽日及温度骤降(至零度以下)对北半球国家几乎是直接而必然的结果;长远来看,即便远在南太平的纽西兰也终将难逃全球核冬天现象。值得庆幸的是,纽西兰四面环海,受到海洋对气候调节的保护作用;同时赤道与各带盛行风也相当于天然屏障,放射性沉降物需要飘落相当长的时间与距离才能影响到纽西兰当地的光照与气候。当然,另一位气候学家James Renwick则表示,毕竟全球大气、海洋相连,赤道也非密不透风,若烟尘规模足够大,纽西兰同样可陷入黑暗;亦或因核爆炸破坏臭氧层,使纽西兰紫外线过强,令人难以生存……
Green博士认为在核冬天中,即便纽西兰能够实现食物供给自给自足,也难以维持正常社会管理与秩序。例如,民众出于恐慌而过度屯粮储物;因进口中断而缺乏配件、医疗物资而无法维修机械、维持医疗体系运转;因无法依赖进口物资与出口贸易而金融体系崩溃……人们在非常时期也难以服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鉴于核战会加剧社会动荡、贫富差异、医疗、经济与出口、环境等多方危机,纽西兰参与国际主阵营谴责俄罗斯侵略行径,并于近日呼吁中国发挥「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