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划龙舟比赛,也会应景吃粽子。除此之外,由于黄历五月五日自古被视为不祥之日,有「恶月恶日」的别名,因此节日当天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驱毒」。古人认为,疾病是瘟神降临,或是恶鬼邪魔附于人体所致,所以人们在端午节这天都会以不同的方式驱除瘟疫和厄运。那么有什么习俗是跟驱除瘟疫、厄运有关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经典的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种类也很多。甜粽馅料有枣、豆沙、花生等,咸粽有鲜肉、火腿、蛋黄、香菇、栗子、花生等多种馅料。除了中国以外,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流行在端午节吃粽子。

二、划龙舟
这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起源于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故事,许多人划船寻体。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变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此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三、游龙舟水
你是否发现,在端午节当天,泳池、海滩都会比平常更热闹呢?因为大家也会趁这个特殊的日子「游龙舟水」。跟划龙舟类同,人们都相信游龙舟水可以带来好运,再加上到了黄历5月,游水也有助消暑,使得游龙舟水成了大受欢迎的端午节活动。
四、驱五毒
有谚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这五种毒虫。
端午节驱五毒的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避害病。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五、系五彩绳
五彩绳又被称为续命绳、百索子、长寿绳。五色源于五行,将金木水火土聚为一体,有祈福避灾之意。
系五彩绳的习俗可追溯到汉代。《风俗通》中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五彩绳的系法也多种多样,儿童一般系于臂膀手腕上。《风俗通》中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成年男子羞于系于手腕,故他们戴的时候通常系于脚腕处,小婴儿皮肤娇嫩,不便系戴,故他们大多放于胸前。
端午过后,五彩绳也不能乱丢乱放,要等到天降大雨时才能丢,而且要把五彩绳丢到雨水中冲走,寓意是冲去这一年的磨难。
六、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有的用五色绳缠成的,有的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如白芷、丁香等,这类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
七、挂艾草、菖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