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月」来临?注意这些传统习俗与禁忌

0
53
五月,可不只有吃粽子过「端午节」,还需注意传统习俗与禁忌。(图片来源:Pixabay)
「小满」节气(5/21)已经过去了,我们在5月30日迎来了黄历五月一日。说到五月,可不只有吃粽子过「端午节」,大家非常有必要了解和谨记「五毒月」和「九毒日」的传统习俗和禁忌。因为这关乎著今后的美好健康生活!
五毒月、九毒日由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五毒月」除了时间在黄历五月,更重要是因为五月是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说为蜘蛛)等民间盛传的「五大毒物」(简称五毒)出没的时期。所以有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吕氏春秋》中的《仲夏记》一章,则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民俗认为每年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与此同时,将灰尘垃圾扫于室外,以净其室。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了,再不能横行。
五月传统习俗与禁忌
黄历五月,民间流行一传统习俗:妇女须在五月期间,返回娘家住一个月。据《黄帝内经》记载:每年黄历五月,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尽量避免行房。行房如同服毒,易失掉真阳,真阳一失,阴阳失衡!所以夫妻尽量不能同房,男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
黄历五月,有九日是最为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九毒日」。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至于初五、初六、初七这首三日为「初毒日」,十五、十六、十七这三日为「中毒日」,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三日为「末毒日」;「十四」则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
至于公历5/3即将到来的黄历五月五端午节,则被视为九毒日之首--恶日。
诸多古籍均记载了端午节这一恶日的相关讯息,例如《夏小正》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正因为古人视重五不吉,民间流传黄历五月五不生子等相关说法。然而,根据《史记・孟尝君列传》,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正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当时,孟尝君的父亲曾要妻子不要生下这位孩子,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除了孟尝君,东晋大将王镇恶也是在五月初五出生的,其祖父当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也是在五月初五出生的,因此他从小就寄养在宫外。由此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因此,在恶日这一天会进行许多避邪驱毒的仪式,例如:喝雄黄酒以避疫、带香囊、带五色线手环、脚环、薰苍术或白芷、插菖蒲艾草、拿艾叶驱鬼……等。这些看似顺理成章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至于在「九毒日」与天地交泰日这十日期间,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五月期间,我们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古人更认为,在「九毒日」犯了戒,等于是种下了疾病的种子。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慎无恃药可补身。近期最好适当降降温,睡睡凉蓆,清心寡欲。
另外,换个角度来看,可以这么说:黄历五月能防邪、能禁色,自可百病消除;九毒日,最利辟邪、驱毒、防邪、求健康、百病消除。
责任编辑: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