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睡眠的迷思,我們會常聽到,甚至有親身體驗。但是不正確的資訊可能是嚴重甚至危險的。本文列舉10件關於睡眠常見的誤解清單,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認識睡眠,形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誤解一:週末可以補覺
如果我們工作日期間沒有睡夠,我們就欠下了睡眠「債」。很多人覺得週末多睡一點就可以償債,非但不會,還打亂了生理時鐘,下週很可能會更睏倦。
誤解二:打鼾代表睡得香
打鼾所發出的巨大聲響、刺耳的鼾聲是睡眠呼吸暫停的標誌。
誤解三:鬧鐘響後再睡一會
鬧鐘響了就起床,即使你覺得還很想睡,也不要貪圖誘惑去睡。
因為這時候即使你又睡著了,也是很輕的、低質量的垃圾睡眠。
誤解四:一定要睡八個小時
美國睡眠基金會給出了一個「睡眠建議時長」,其中對於成年早期(18-25歲)的個體和成年個體(26-64歲)而言,7-9小時是建議的最佳睡眠時長,同時,6-10小時範圍內的睡眠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另外,睡得過多也並不是一件好事,睡眠過長也可能與「嗜睡症」有關。
誤解五:睡前運動能助睡眠
在白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的確是可以幫助晚間的睡眠。
但是臨睡前4小時內的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則會影響人們的睡眠,使身體處於亢奮狀態難以入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