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纖纖)南宋詩人陸游一生寫了九千多首詩詞,其中以愛國詩最受人尊崇。然而,《遊山西村》作為陸游少有的紀遊詩,更因大家喜愛使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兩句,更顯得特別。全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題目《遊山西村》非常有意思。陸游寫這首詩時是被罷官回鄉所寫。他的老家在我們熟知的出師爺的浙江紹興。「山西村」到底在哪裡呢?根據詩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來看必然是在山水多的地方,一定是南方了。而且陸游所去的也不是一個村子,而是老家山的西邊的幾個村子。從「柳暗花明又一村」就知道了。陸游拄著拐杖似乎也走不了多遠的。最多十幾里罷了。
首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所寫的是農家的好客,南方人喜歡自己釀米酒,酒的度數很低,也是十五六度的樣子。因為是自己釀的酒而香醇可口。酒因沒有過濾乾淨而顯得有些渾濁,卻是最原汁原味的。豐收之年用雞肉和豬肉宴客。酒和雞都是農家特有的,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全綠色食品吧。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方多水,水與山相連交錯。看似無路,卻因水的曲折而發現新的村子。農村柳樹多花草多。在柳樹遮蔭花草明亮的地方,就會有村子存在。農村人種柳樹是為了遮蔭,幹農活也好,出來閒聊也好,都要有個陰涼處才好。花明則是指,花草要想生存就要有充足的陽光。這也給我們道出南方一個村子所必有的環境,有充足的陽光(花明)靠柳樹來遮蔭(柳暗)。這也充分體現出中國人所推崇的陰陽平衡,一陰一陽相互制約的理。一陰(柳暗)一陽(花明)。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這裡所說的是農村的祭祀情景,春天的祭祀準備了簫鼓,人們穿著簡樸卻古風尚存。此句與陸游看到的朝廷「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腐敗形成鮮明的對比。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此時已近黃昏,如果有機會再出遊,我隨時都有可能晚上去叩門借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