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勞燕分飛」常被用於描述或表達夫妻、情侶別離時的場景。不過,許多人並不完全瞭解這句成語本身的意思,導致使用上出現偏差,甚至以為「勞燕分飛」中的「勞燕」是指「疲勞的燕子」。但事實上,「勞」和「燕」分別是兩種鳥,千萬不要搞錯了哦!
為了正確的理解和使用「勞燕分飛」這一成語,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成語的最早出處吧!
成語「勞燕分飛」的出處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根據民歌改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東飛伯勞歌》(後收錄於《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艷照里閭。
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帷綺箔脂粉香。
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
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
其中的首句「東飛伯勞西飛燕」就是成語「勞燕分飛」的最早出處了。從中我們有知道了,原來「勞燕」的「勞」所指的是一種名為「伯勞」的鳥,而「燕」所指的就是我們字面所認知的「燕子」。因此,「勞燕」並非「疲燕」,而是指「伯勞」和「飛燕」兩種鳥類,而「勞燕分飛」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伯勞和燕子各飛東西」的意思,以「伯勞」和「飛燕」隱喻為人的別離,天各一方。
清人王韜在《淞隱漫錄・尹瑤仙》中寫到:「其謂他日勞燕分飛,各自西東,在天之涯地之角耶?」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也曾使用:「兄弟姊妹呢,有的在南,有的在北,勞燕分飛,寄人籬下。」這些地方的使用所表達的都是這一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