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道得好:「命若穷,掘著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所以,吴彦高有词云:「造化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僧晦庵亦有词云:「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使心机闲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苏东坡亦有词云:「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这几位名人,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意思,确如古人云:「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说话的,依你说来,不须能文善武。懒惰的,也只消天掉下前程,不须经商立业;败坏的,也只消天挣与家缘,却不把人间向上的心都冷了?
看官有所不知,假如家中出了懒惰的人,也就是命中该贱;出了败坏的人,也就是命中该穷。此是常理。
下面就讲一件汴京发生的真实的奇事:
宋朝汴京有个人,名叫金维厚,乃是市场上买卖交易所的经纪人,平日朝晨起早,晚夕眠迟。睡醒来,千思想,万算计,拣有便宜的便做。后来家事挣得从容了,他便思想一个久远方法,手头用来用去的,只是那散碎银子。若是上两块头好银,便存著不动。约得百两,便熔成一大锭,用一根红线结成一绦,系在锭腰,放在枕边,夜来摸弄一番,方才睡下。积了一生,整整熔银八锭,以后也就随来随去,再积不成百两。他也罢了。
金老(金维厚)生有四子,一日,是他七十寿诞,四子置酒上寿。金老见了四个儿子,心中喜欢,便对他们说道:「我靠皇天覆庇,虽则劳碌一生,家事尽可度日。况我平日积攒,终于熔成八大锭银子,永不动用的,在我枕边,用红线做对儿结著。今将拣个好日子分给你们,每人一对,做个传家之宝。」
四子喜谢,尽欢而散。这夜金老带着酒意,点灯上床,醉眼模糊,望着八个大锭,白晃晃排在枕边。摸了几摸,哈哈地笑了一声,睡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