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道得好:「命若窮,掘著黃金化作銅;命若富,拾著白紙變成布。」所以,吳彥高有詞云:「造化無定據,翻來覆去;倒橫直豎,眼見都如許!」僧晦庵亦有詞云:「誰不願,黃金屋?誰不願,千鍾粟?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枉使心機閒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蘇東坡亦有詞云:「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這幾位名人,說來說去都是一個意思,確如古人云:「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說話的,依你說來,不須能文善武。懶惰的,也只消天掉下前程,不須經商立業;敗壞的,也只消天掙與家緣,卻不把人間向上的心都冷了?
看官有所不知,假如家中出了懶惰的人,也就是命中該賤;出了敗壞的人,也就是命中該窮。此是常理。
下面就講一件汴京發生的真實的奇事:
宋朝汴京有個人,名叫金維厚,乃是市場上買賣交易所的經紀人,平日朝晨起早,晚夕眠遲。睡醒來,千思想,萬算計,揀有便宜的便做。後來家事掙得從容了,他便思想一個久遠方法,手頭用來用去的,只是那散碎銀子。若是上兩塊頭好銀,便存著不動。約得百兩,便熔成一大錠,用一根紅線結成一絛,繫在錠腰,放在枕邊,夜來摸弄一番,方才睡下。積了一生,整整熔銀八錠,以後也就隨來隨去,再積不成百兩。他也罷了。
金老(金維厚)生有四子,一日,是他七十壽誕,四子置酒上壽。金老見了四個兒子,心中喜歡,便對他們說道:「我靠皇天覆庇,雖則勞碌一生,家事盡可度日。況我平日積攢,終於熔成八大錠銀子,永不動用的,在我枕邊,用紅線做對兒結著。今將揀個好日子分給你們,每人一對,做個傳家之寶。」
四子喜謝,盡歡而散。這夜金老帶著酒意,點燈上床,醉眼模糊,望著八個大錠,白晃晃排在枕邊。摸了幾摸,哈哈地笑了一聲,睡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