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有原由 為此失天下 柴榮重蹈覆轍

0
25
隨著佛法的復興,人心向善、社會風氣歸正,宋朝的經濟走向了空前的繁榮。(圖片來源: Pixabay)
(作者: 周苓編寫)按:柴榮曾夢見神人送給他大金傘與《道經》一卷,此後才得天下。但柴榮卻步上了拓拔燾的後塵,在五百年後又重蹈覆轍破壞佛法,毒瘡發作而亡;發病當晚柴榮又夢見了神人,卻被索走了金傘和《道經》。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音:濤,鮮卑族)年僅16歲登基,很早就展現出開拓疆土的雄心壯志,他勵精圖治,極富將才,曾親率鐵騎踏平四國,而且知人善任,能不計種族的隔閡,重用漢人。在漢人謀臣崔浩等人的幫助下,拓跋燾順利統一了原本群雄割據的北方,甚至打通了往西域的商路。
就是這樣年輕有為的君主,卻在西征叛亂的途中,看見長安寺院中多有兵器而龍顏大怒,疑心有人利用佛門淨地,密謀政變。拓拔燾的重臣——篤信道教的崔浩,於是伺機提出了「重道廢佛」的主張。崔浩放言信佛群眾越多,到寺院出家的僧人也隨之增加,這將大大地減少全國的生產力,不利於亟欲擴張的國家。
拓拔燾採納了崔浩的建議,438年下詔,令50歲以下僧侶還俗,以解決兵源;444年,又詔曰:「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下令驅逐僧侶。446年,在崔浩的進言下,發出了最嚴厲的滅佛詔:擊破焚燒佛像及佛經,拆毀寺院,活埋僧侶。當時篤信佛法的太子再三上表勸諫,拖延了詔書的頒布,一些僧人得以逃脫。不幾日,便開始砸佛塔、毀佛像(鑄錢)、燒佛經、殺僧尼……舉國上下,風聲鶴唳。原本北魏國境內的敬佛之風,驟然消失。
極力推動滅佛運動的崔浩,走上了淒慘的結局。崔浩是漢人,自恃功高藐視鮮卑族貴族,他動用巨資把他的書和他主編的國史刻成碑林顯揚,暴露國醜,觸怒了權貴。帝親自審問,才華自比張良的崔浩除了承認貪污,竟惶惑不能應對。450年,這位三朝老臣慘遭腰斬,刑前號呼一路,死後三家姻親被滅族株連九族,受牽連者多達上百人。當時人們都說他滅佛遭了報應。
拓拔燾在崔浩死後,十分後悔滅佛的決策,兩年後太武帝被宦官殺死,年僅44歲。他兩個兒子(太子和恭宗)也相繼死於宦官之手。
452年文成帝拓拔濬繼位後,彷彿繼承了拓拔燾的遺恨,他為祖父滅佛行為贖罪,決心復興佛法。下詔開鑿了現今的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此後十三年,拓拔濬停止四處用兵,休養生息,緩解了幾年來被虛耗的國力。同時,他以復興佛教,穩定了宮廷內鬥以來紛亂的政局,使北魏的民心復安。從此國泰民安,為以後的魏孝文帝中興打下了基礎。
柴榮(周世宗)下詔禁止佛教。(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歷史的教訓週而復始,五百年後,另一位君王步上了拓拔燾的後塵,重蹈覆轍。
五代時期,柴榮(周世宗)以國家亟需人力為由,禁止佛教。他於繼位的第二年,955年五月,下詔大毀佛寺。境內佛法寺廟,除了有皇帝題字的可保留外,每縣只留一寺,其它盡毀。全國共拆廟30360所,毀佛像鑄錢,近百萬僧尼被逼還俗。
佛法興盛的年代,許多人不敢毀佛像,柴榮竟說:「佛是佛,像是像。佛連身上的肉、眼都能施捨,砸佛像鑄錢,佛也會同意的」。鎮州(今河北石家莊正定縣)大悲寺有一尊銅製大觀音菩薩極為靈驗,去砸佛像的人都因折斷手腕而死,無人敢再動。柴榮甚至為了展示滅佛決心,親赴當地,親手用大斧子砍毀千手觀音銅像胸部──禁軍統帥28歲趙匡胤(後來的宋太祖)和他弟弟16歲的趙匡義(後來的宋太宗)正在一旁,眾目睽睽中見證了這段歷史。
柴榮問過精通術數的王樸:「朕能活幾年?」王樸答道:「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誤以為還能活30年,很高興。而王樸卻另有寓意,柴榮在位五年六個月,五六正和三十之意。
959年,柴榮大兵取幽州,契丹沿邊城壘皆望風而下,蕃部連夜晚逃遁。車駕至瓦橋關,柴榮登高觀六師,問來獻酒肉的百姓:「此地何名?」對曰:「歷世相傳,謂之病龍臺。」柴榮默然,立刻上馬回奔。當晚發病,胸生惡瘡,惡臭難當令人不敢靠近。
柴榮以前曾夢神人送給他大金傘加《道經》一卷,之後才得天下。發病當晚他又夢見那個神人索走了金傘和《道經》,他驚醒後說:「吾夢不詳,豈非天命將去耶!」不久,胸瘡潰爛而死。時人傳為毀佛砍像之報。柴榮死後,幼子繼位不到一年,就被他的禁軍統帥趙匡胤奪了江山。
幾年前柴榮滅佛時,趙匡胤就曾拜訪神僧麻衣,趙匡胤說:「現在滅佛毀像,可不是社稷之福。」麻衣說:「難道忘了三武滅佛招來的災禍麼?」趙又問天下何時平定?麻衣說:「辰申間當有真主出,佛法亦大興矣。」後來趙匡胤登基於庚申年正月甲辰,應驗了預言。
親證了柴榮的報應,趙匡胤初登皇位就廢止了柴榮滅佛的政策,屢建佛寺、佛像。在當年柴榮親砍佛像的鎮州古剎,971年,趙匡胤下詔擴建龍興寺,並鑄造更為高大的千手千眼觀音銅像(共42臂,高22米),這就是今日正定大佛寺大佛的由來。
另一個報應的見證人——趙匡義,繼兄長趙匡胤之後即位,更加尊崇佛法。隨著佛法的復興,人心向善,社會風氣歸正;宋朝的經濟走向了空前的繁榮,也帶動了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鼎盛時期。
責任編輯: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