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記載,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崇禎皇帝在景山古柏樹上自縊身亡,右腳赤裸,左足穿著鞋襪。
而民間有史料記載,明思宗與大明王朝最後結局的一幕,早在明朝開國之際,神算大臣劉伯溫就用三軸繪圖的形式明確預示。
劉伯溫277年前就已預知王朝宿命,向後人透露了天意難違的鐵律。
劉青田繪圖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封誠意伯,因此後世也稱他為「劉青田」、「劉誠意」。
清人計六奇《明季北略》筆記裡曾兩處記載著崇禎皇帝在密室中親見劉伯溫所繪圖畫一事,畫面的內容竟是一位和崇禎聖容一模一樣的人懸粱自盡。
《明季北略》卷二十中的「劉青田繪圖」是這樣記述的:
當初,燕王朱棣登基成為皇帝後,曾發現皇宮內有密室。同時還發現,密室內藏有劉誠意遺留的秘記。秘記放在一個箱櫃裡,箱櫃的環狀鎖頭嚴絲合縫,非常牢固。知道有這個秘記的人都相互告誡,如果世事沒啥大變故,這個秘記是絕對不可隨意開啟的。
癸未(1643)年秋,清兵南下破關圍城,京城一帶剛好是瘟疫盛行,天下極其不太平。先帝(明思宗崇禎)卻想開啟大內密室一探究竟。掌印的內臣叩頭如搗蒜,堅持勸諫崇禎不可輕易打開密箱。皇上哪裡肯聽。那密室中只有這麼一個箱櫃,打開之後,裡面放著三軸繪圖,被取了出來。
第一軸繪圖的內容是,數千文武百官,全都手執朝服、朝冠,披髮到處亂走。崇禎皇上就問內臣是什麼意思。內臣叩頭答曰:「披頭散髮,恐怕是要多發亂。」第二軸繪圖的畫面,是兵將倒戈棄甲,民眾拖家帶口四處逃難,皇上又問是什麼意思。內臣又叩頭回答:「這恐怕是軍叛民逃吧。」
崇禎的臉色大變,內臣就請皇上不要再觀看下去了。但是皇上不肯,一定要展開第三幅畫,軸中的人像,面貌和崇禎皇上非常相似,身穿白色背心,右足赤腳,左足有穿襪著履,披散著頭髮懸粱自盡。那終局的狀況與後來發生的情景幾乎一模一樣、分毫不爽。
掌印的內臣曾把這件事密告給了國丈,並且叮囑他千萬不要泄漏出去。有長洲縣官員陳仁錫的兒子陳濟生,曾在嘉定府設館授徒,確有聽聞此事,這難道不是命中注定的厄運嗎。
長洲縣官生陳仁錫,字明卿,號芝臺。他兒子濟生,字皇士。這些都是陳仁錫父子倆告訴我(作者計六奇)的。
關於開啟這三幅畫的誘因,還有一種說法。有人告訴我說:「當張獻忠、李自成勢力如日中天之時,南都的史可法屢次報上表章,皇上也時常閱覽。有一晚,皇上剛打開奏疏閱覽,忽見一人身穿素服麻衣站立面前,皇上很奇怪,問:「禁宮內院,門禁森嚴,怎麼會有此人出現?」命左右拿下這不速之客。
於是太監們突然往前包圍麻衣人,可那人卻徐徐行去,一群人隨後緊緊追隨,只見那人奔至庫門,瞬間入內不見了。太監們一看庫門,鎖頭緊閉,根本無法自由進出,大家心中都很驚駭詫異,於是回報給皇上。
皇上便親自去看,見有一密室,乃是劉青田所封,封緘與鎖鑰甚為牢固。皇上開啟探視,於是看見三軸繪畫。
繪圖續記
《明季北略》卷二十三裡有一則繪圖續記,裡面是這麼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