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永健)楚汉争霸真正的主角不是项羽、刘邦,而是兵法与谋略都无人能及的一位大将军。
韩信(公元前230年-前196年),西汉开国名将,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他身兼「王侯将相」之才,被楚汉人评价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其卓绝的用兵才能著称,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也被称为「兵仙」、「战神」。
中华历史浩瀚悠久,风流人物数不胜数,也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成语则是这些人物和故事最凝练的写真。在众多历史人物中,与汉朝开国名将韩信相关的成语典故最多。胯下之辱、独当一面、多多益善等数十个成语典故,就出自他的故事。这些成语呈现部份韩信的传奇一生。
胯下之辱
关于「胯下之辱」这个故事,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详细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少年时虽是没落王孙子弟,但自小勤学兵法韬略,胸怀大志,少年时有一次走在街上,有个屠户少年见他落魄,却身形魁伟,腰挎宝剑,便拦街挑衅道:「你果有胆量,就来杀我啊;没胆子杀我的话,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吧。」韩信端详了他片刻,就真的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了。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韩信由受胯下之辱到被拜为大将军、率领汉军暗渡陈仓、收复关中、拿下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最后灭楚兴汉。如果说他怯懦其实是说不过去的。
苏东坡在《留侯论》中写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有长远目标和志向的韩信,不会为眼前的小事鲁莽行事,其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韩信是一个有着大忍之心的人、能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人。
屠户少年 被封中尉
西汉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定都下邳,老家淮阴也在自己的辖地。昔日走街串巷的穷小子,今日成统辖一方的大王侯。韩信荣归故里,自然是要对有恩之人感谢一番。
韩信到封地后,对于时常赒济他的漂母,直接赏赐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