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云:「夏傳子,家天下。」中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北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竟然傳地位給了親弟弟,也就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趙炅(本名為趙匡義,後改名為趙光義),據悉趙匡胤還是聽從了王朝的第一任太后,也就是他的生母杜太后(昭憲太后)的建議。不過,為何杜太后要兒子「傳弟不傳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就在北宋剛剛建立的第二年,重病不治的杜太后,預先立下一份神祕遺詔。正史上有相關記載:當時,開國皇帝宋太祖在太后身邊,日夜侍奉湯藥,太后臨終時,特意召來了功臣趙普。
太后問宋太祖趙匡胤:「你知道天下是怎麼打下來的嗎?」孝順的趙匡胤非常擔心母親的病情,傷心地哭了,故無法回答。太后繼續問趙匡胤,太祖這才回答母親說,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全仰仗祖先和母后積了大德。太后聽見兒子這麼說,應該感到高興,但她卻否認說:「不對,是因為你之前的周世宗讓小皇帝治理天下罷了。如果周朝有年長的人做皇帝,天下還能是大宋的嗎?」
因此,杜太后立下遺命:「你去世後,應該把帝位傳給弟弟。天下這麼大,政務又這麼複雜,如果宋朝能立長者為君,這才是國家的福氣啊!」宋太祖立刻跪拜,哭著說自己不敢不聽從母后的教導。杜太后隨後命趙普將她剛才說的話寫成詔書,並在結尾處落款「臣普書」。詔書完成後,太后把遺詔藏在金櫃裡,並交由專人保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而杜太后則於滋德殿崩逝,享年六十。
當宋太祖駕崩之後,果然將帝位傳給了他的親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