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荣)拿破仑的一生仿佛一部传奇的故事。拿破仑义大利语的意思是「荒野雄狮」,有关他的一切,不论是军事、建筑、音乐、绘画、文学及爱情都那么荡气回肠,引人入胜。
他的一生,扩展领土,蒐罗文物,保护文化是他的使命之一。在他的军中流行的一句话「让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是他开疆拓土、复兴文化一个广为流传的例证。
他本人学识渊博,青年拿破仑是数学、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高才生。他精通数学和天文学,十分热爱文学与宗教,他对埃及文化的研究不亚于当时的著名学者。
1798年率兵出征埃及时,拿破仑专门挑选了一支科学艺术考察团,这个由历史、数学、建筑、语言、考古方面的学者组成的考察队伍,为的就是要研究埃及的历史文化。
可是为什么一个对文化如此尊重的人要炮轰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呢?
这个谜案的谜底我们暂时不揭开,因为接下来要讲的,都有助于理解事件原因。
拿破仑在1798年展开他传奇的埃及远征行程。占领埃及,不仅可以切断英国与印度交通要道,控有欧洲、印度与东方的贸易枢纽,同时,拿破仑计画打开埃及这个欧洲国家眼中的谜样国度。
他特别挑选一百多名学者同行,一起于开罗建立了埃及学院,开始在众多领域从事重要研究工作。法国的重要学者、艺术家、科学家与工程技师等,详细测量探勘了埃及各个面向。这些测量调查包括了埃及的古代与现代建筑、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后来法军溃败,这群人士回到法国,成立一个委员会,开始编撰这些资料。
在这次远征中,拿破仑在科学上的成就以及古文物遗址的记录、巨著《埃及记述》(Description de l’Égypte)的出版,带给他的声誉远比军事上的胜利还要多。

《埃及记述》这套划时代巨著,为拿破仑远征埃及时(1798~1801)的科学研究汇编,为第一套大型的埃及图册,记录了古代与当时埃及的各个方面。
1809年,《埃及记述》一经问世,顿时轰动欧洲。从1809年开始出版,《埃及记述》到1830才全部完成出版。这套书籍包括24卷本文字记述和12卷本图书,装帧豪华、内容丰富、图片精美。这部巨著奠定了未来「埃及学」的基础。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能藏有一套《埃及记述》,仍然是埃及学家和人们引以为荣的事。
这部著作是拿破仑对人类文明、文化的一大贡献,恢弘的再现了埃及这个古老国度的文明风貌,虽然希罗多德的《历史》和斯特拉波的《地理学》中都有古埃及见闻的记述,但古埃及仍然是被时间埋藏的世界。
拿破仑在远征埃及中,还发现了罗塞塔石碑。罗塞塔石碑的成功译读,促生了埃及学,罗塞塔石碑也被誉为「通往古埃及文明的钥匙」。这些,也是拿破仑辉煌一生的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