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将迎来一个与众不同的年份——甲辰年。在十二地支中,辰代表生肖龙,因此民间也称「龙年」。
2024这个年份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既是无春年,又是闰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春兼闰年」结合在一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024年甲辰年(龙年)为何不一般?
我国古代的纪年方法用天干地支来纪年。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彼此组成60组不同的名称循环来记年。即: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以此类推,周而复始,60年一个轮回,即「六十甲子年」。
为了便于记忆,便又把十二动物融入了十二地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即「十二生肖」,凡遇到地支所对应的生肖是什么就说是什么年,比如、2024年为甲辰年,就是「龙年」。
据《尔雅翼》记载,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等,从古至今,龙是威严、尊贵的象征,祥瑞的象征。
2024年是甲辰年,2084年也是甲辰年,往前推60年的1964年同样是甲辰年。2024年之所以说不一般,是因为2024年的甲辰年又是个「无春兼闰年」的年份,不仅是无春年,同时也是闰年。这两个特殊现象同时出现在一个年份中,实属百年难遇。
什么是「无春年」?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无春年」就是指一年当中没有立春。因为农历的正月初一到十二月三十为一整年,可由于农历的闰月,多了一个月,因此就有了一年里没有「立春」的现象。
在万年历上,2024年的立春节气是公历的2月4日,但却是在农历2023年的12月25日,而2025年的立春节气是在农历的正月初六。2023年是一个双春年,第一个立春日为农历的正月14;第二个立春日为腊月的25日。由于2023年横跨头尾年分就占据了2个立春,因此2024甲辰年就没有立春节气。
在农历中,凡有「立春」的年份称为「年」,没有「立春」的年份则称为「无春年」或「寡春年」。
「闰年」是咋回事?
「闰年」不是闰月,闰月是农历上多了一个月,是阴阳历法调整的结果,而「闰年」是公历计算的结果。平年,全年为365天,闰年,全年为366天。
通常我们说一年是365天,但并非准确的时间,据推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这样下来,4年的时间就会多出一天的时间,为了不至于历法错乱,因此调整公历,规定每四年就有一个闰年,把一年里多出这一天加在公历的2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甲辰年虽然60年一遇,但甲辰年遇到「无春兼闰月」还真是少见,可以说是百年难遇。我国的民俗文化又很丰富,对于龙年有说法,对于「无春年」、「闰年」也有说法,因此,2024年的甲辰年就更显得不一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