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能化为珍珠 4则奇妙的人鱼传说

0
51
图为美人鱼雕像(图源:pixabay)
中国文化中的神怪千百种,当中有许多人鱼的传说,与西方的人鱼同样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搜神记》的南海鲛人
《搜神记》记载南海栖息著一种鲛人,当中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这个鲛人的传说也广为流传,由鲛人编织成的「鲛绡」入水而不湿,是稀世珍宝。《述异志》中称为绞纱,拥有非凡的价值:「南海出绞纱,泉室潜织,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陆游的《钗头凤》有句话说「泪痕红悒鲛绡透」,引用鲛人的典故,据说鲛人流下的眼泪能化为珍珠,于野史中津津乐道。
《博物志》中衍生出「鲛人报恩」的故事。有名鲛人从海中上到陆地,借住在百姓中贩售鲛绡。临别时,与家主索取一件器皿,并对其哭泣,烙下的眼泪化为珍珠,作为答谢借住的恩情。
蒲松龄也描写一个「海中市」,来自各方的鲛人都在这里贸易,交换牠们的宝物。珍珠与鲛绡都价值连城,是古人对于海中珍宝的想像,鲛人则变成人们向往的宝物持有者。
《聊斋志异》的人鱼恋
《聊斋志异》有一则故事《白秋练》,与安徒生的人鱼故事相似。故事的男主角慕蟾宫,身为商人之子,拥有文才,会在船头吟诗。名为白秋练的白鲟精爱上了他,经过几番波折,两人最后结为连理。白秋练仍有鱼类的习性,需要定时回到出生之湖的湖中浸泡,才能维持牠的生命力。为此慕蟾宫搬到这座湖畔定居,两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山海经》的人鱼
《山海经》记载着许多人鱼的叙述。《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山海经》记载许多奇异的怪鱼,比如人鱼、互人、氐人、赤鱬等生物,牠们都拥有人面鱼身。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人鱼的特征:「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人鱼的音如「婴儿」,能联想到鲵鱼,也就是娃娃鱼这种大型两栖类动物,牠拥有类似婴儿啼哭的叫声,身上圆钝的头部、健硕的手臂以及摇曳的长尾,这些因素让古人产生半人半鱼的错觉。
《山海经》出现的人鱼大多源自鲵鱼,例如《山海经‧大荒西经》中的「鱼妇」,具有死后复活的能力,当中写道:「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鱼妇处于半枯半荣的状态,能够「死后复苏」,隐含着娃娃鱼冬眠的习性,冬眠代表「死」、醒来则指「复苏」。古人眼中「死后复苏」脱离生死的框架,在墓葬中使用人鱼形象的纹饰,寄托墓主的永生心愿。
海人鱼
有一种人鱼传说,与「半人半鱼」的人鱼截然不同,牠们是保有四肢的海中类人生物,被称为「海人鱼」。
林坤的《诚斋杂记》记载:「海人鱼状如人,眉目口鼻手足皆为美丽女子,无不惧足,皮肉白如玉,灌少酒便如桃花,发如马尾,长五六尺,临海鳏寡居多取养池沼。」牠们从外观上与人无异,无法看见鱼类的特征,而且是具有美丽容貌的女性,吸引沿海的单身渔民捕获「海人鱼」。
清代生物学家聂璜也在《海错图》记载类似的生物:「人鱼其长如人,肉黑发黄,手足眉目口鼻皆具,阴阳亦与男女同,惟背有翅,红色,后有短尾及胼指与人稍异耳。」与林坤的记载不同的是牠们保留海洋生物的特征,例如手指间有连蹼、背后有翅(鳍)等。
「海人鱼」是否存在于世上,仍是一个谜团,大多在两广一带流传牠们的传说,可能是南海鲛人的衍生。
责任编辑:水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