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扶搖編譯報導)紐西蘭優先黨黨魁Winston Peters將於5月31日卸任副總理,行動黨領導人David Seymour將接任。
Peters對工黨及其經濟政策的批評
5月27日,Peters表示,若工黨在下一次大選(2026年)中仍由Chris Hipkins領導,不會考慮與工黨合作。早在2023年就已排除了與Hipkins合作的可能。當時說排除,就是永遠排除。
Peters對工黨在上屆政府期間的經濟政策提出強烈批評,稱其奉行「債務驅動與自我幻想」的財政策略。工黨已偏離傳統立場,導致陷入困境。雖然Hipkins也多次對優先黨發出批評,暗示雙方不太可能結盟,但他並未完全關上合作的大門。
Peters任職期間的外交活動及對華關係的複雜性
另外,Peters辦公室公布了他在本屆政府中的外交活動數據:合計出訪了152天,走訪44個國家,完成了62次雙邊會談,並與副總理或外長級別官員進行了174場會晤。此外,他還與駐紐西蘭的60位外國使節進行了一對一交流,並訪問了除基裡巴斯外的所有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
在外交事務方面,Peters仍保持其一貫的犀利風格。他批評前外長Nanaia Mahuta缺乏主動性。
談及與中國的關係時,Peters回顧了他在今年2月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的一次「非常愉快」的會面。但他也提到,對於中國去年,在太平洋試射洲際導彈,及今年在塔斯曼海部署海軍演練一事,紐西蘭深感關切。他曾三次向王毅詢問此類軍事動作的意圖,但未能得到明確解釋。
Peters還回憶道,早在2008年擔任時任總理Helen Clark政府的外交部長期間,他就對新中自由貿易協議表達過擔憂。協議的問題在於中國是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參與談判。這一安排可能埋下了風險。
他進一步指出,澳大利亞在沒有自由貿易協議的情況下,也能在2010年初期與中國保持強勁貿易關係,直到2014年才簽署協議。這一現實,證實了他當年對紐西蘭政策的疑慮。他坦言,儘管紐西蘭從與中國的合作中獲得了好處,但代價是對單一市場的高度依賴。他警告「一個健康的經濟體系,不應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太平洋地區地緣政治挑戰
針對近期庫克群島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所引發的爭議,Peters承認雙方目前在政治溝通方面存在明顯缺失。他表示,紐西蘭政府已向庫克群島總理馬克.布朗表達了不滿。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不僅與多國簽署了安全與警務協議,還通過援助和基礎設施項目投入大量資源。這種擴張態勢引起了美澳等傳統地區大國的關注與警惕。
今年,中國在塔斯曼海進行的一次實彈演習,以及與庫克群島之間不透明的協議,引發紐西蘭外交緊張,並加劇了該國對區域安全的擔憂。
Peters強調,儘管紐西蘭與中國之間仍保持建設性關係,但在當前複雜的全球地緣政治背景下,太平洋地區不應淪為大國角力的前線。太平洋一直被視為和平之地,我們有責任確保它不被軍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