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大陆,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

0
27
图为香港维多利亚港日落景色。(摄影:庞大卫/看中国)

【看中国2023年6月1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国泰风波发生后,官媒居高临下、措辞严厉地批评香港人歧视普通话大陆人,还「理直气壮」地说大陆人是香港的衣食父母,让一帮「爱国」人士和小粉红激动不已。有财经专家撰文以正视听——香港才是大陆的衣食父母!

《人民日报》海外版公众号「侠客岛」在国泰风波后连续两日撰文批评国泰,宣称香港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内地人支持,「内地游客是香港服务业的衣食父母之一」。

事实上,在官媒过去20多年来潜移默化的洗脑宣传中,很多大陆人真心以为香港要背靠祖国才能发展,以为在重大事件上是中央出手,香港才度过难关,比如亚洲金融风暴。(真实情况是中央政府从未出手相助,前特首董建华忆述,他当时向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求助,对方以有违一国两制为由反对。最后香港政府自行以外汇储备稳定股票市场及联系汇率脱离险境。)

在谎言重复一千次就变成真理的大陆,很多大陆人都以香港「衣食父母」自居,特别在国泰风波后,并没有理性审视事件,而是跟着官媒数落香港,要求香港做出这样那样的改变,以迎合他们的喜好。

时评人颜宝刚日前撰文表示,官媒的连番狙击背后有多重目的,除了针对国泰这一家英资企业,也借事件全面整顿所有在港英资机构,以及进一步提升普通话以至大陆人在香港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变相形成「特权阶层」,以此来消灭港式广东话及本土价值。

不过他认为当局的做法颇具讽刺意味。因为不论依靠航空业赚钱的国泰,还是香港经济本身,多年来均是「食四方饭」,「衣食父母」来自全世界,并非如官媒所言仅靠内地单一客源。

他引述《国泰年报》指,大陆市场对国泰盈利贡献有限。以2022年为例,中国、日本及韩国的「北亚航线」,所占的可运载量仅占整体比例13.5%。相比之下,飞美洲及欧洲的可运载量占比分别为34%及24%,反映欧美市场才是国泰「食四方饭」的主要收入来源。

颜宝刚又指,服务业的确是香港重要经济的命脉,但本港服务输出一直以金融及运输为主导,两者合共占比逾七成,而旅游业的服务输出占比极微,即使今年第一季两地通关后,占比回升后,也只有4.5%,远未及疫情前水平,更谈不上甚么「衣食父母」!

相反,香港才是中国大陆的「衣食父母」。他说,过去几十年香港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良多,以今年首四个月为例,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就为大陆提供近8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相当于6,700亿港元,占大陆整体贸易盈余多达三成。

不过香港对中国的贡献又何止于此呢?他说,香港更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资本及资金流入。以2021年为例,香港就为大陆提供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就达到1,317亿美元,相当于逾万亿港元,更占当年整个大陆外资总额七成有余,可见在引入资本方面,香港一直发挥巨大金融传导功能,是大陆最大外来投资来源。

对于很多「爱国」人士因为饮用「东江水」或食用大陆入港食品而对中央感恩戴德,感激流涕。颜宝刚提醒,这些产品是香港人以高价购买所换得的,不是来自中央的施舍。而国际贸易的「输赢」其实是贸易盈余抑或亏损,以大陆对香港这个细小城市能赚取这么庞大的贸易盈余,香港恐怕才是大陆真正的「衣食父母」!

另有分析人士对《看中国》表示,早年中港两地人民真是「血浓于水」,因为普遍香港人都有大陆亲属,所以当香港人生活富裕后,就非常关心大陆亲人的生活状况,不时接济他们。加上当时共产党韬光养晦,比较安静,不像现在战狼上身。

该分析人士说,以往大陆有任何大灾大难,如华东水灾,汶川地震,香港人都出钱出力。在汶川地震一事上,来自香港的捐款就高达220亿港元。这种「血浓于水」是民间自愿、自发的表现。后来「血浓于水」被中共骑劫,每次想利用香港、统战香港的时候,就打出「血浓于水」这张牌,令香港人厌恶。

分析人士还指,近20余年香港所有的大型基建项目都由国企承接,比如耗资1,415亿港元的机场三跑项目,由国企中交建及其子公司承包;去年竣工的将军澳跨湾大桥则由另一国企中国路桥承建。所有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均购自大陆。

此外,香港政府高价采购很多大陆产品,小到医管局旗下医院使用的换气扇,大到青岛四方生产的列车。最近有报导指港府正积极推动电动车,欲全线引进大陆比亚迪。总之,谁是谁的「衣食父母」,还要从长计议!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