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期,紐西蘭日本宣布擴大安全協作

0
74
4月21日,阿德恩在東京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圖源:New Zealand Embassy, Tokyo官方臉書
(看中國記者文迪綜合報導)為鞏固聯盟、強化疫情後的經濟貿易往來,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的亞洲行之一便是日本。4月21日,阿德恩在東京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會後兩國聯合聲明宣布將分享情報、擴大安全協作,共同維護地區穩定。時值北京政府長期對俄羅斯侵略戰爭態度曖昧、並剛剛承認與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的敏感時期,有專家對此次紐日會晤結果給出不同角度分析。

共享安全情報協議

除商討兩國商業、旅遊、貿易協作外,紐日雙方在會後聯合聲明中宣布擴大安全情報共享、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聲明重申針對多項議題的共同既定立場,包括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支持維護主權國家領土完整、人民自治;不論國家大小、實力強弱,都應免受外國勢力干擾。雖未直接點名北京,但聲明稱兩國對在東海與南海造成威脅的行徑深表關切;新疆人權、香港問題也被涉及。阿德恩指出紐日雙方都認識到和平不是理所當然的,世界安全形式嚴峻,需要各國共同維持。

紐西蘭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日益加深的與中共相關的國際緊張局勢,阿德恩被記者問及此時擴大同日本情報共享,是否具警示北京政府意味。阿德恩援引紐西蘭與西班牙的協作,表示兩國信息分享是多面向的,包括安全與防禦、人道主義、自然災害等。如果必要,也不排除共享「最高機密」。她否認會因此惹怒中共:「既然與西班牙的共享不算『威脅』,為什麼與另一個國家的協作就會被視作『警告』呢?」;紐西蘭也不應該憑藉別國觀感,就失去與日本這樣價值觀較為一致的亞太國家合作。
阿德恩進一步闡述:紐日兩國本就存在情報共享,現以正式協議將其擴大和規範化以便更好落實。之前湯加火山爆發後,紐西蘭便將相關部門的衛星信息、各種評估等分享給了日本。兩國還將加深經濟協作,特別是在食品、技術及再生能源方面。她看好紐日在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潛力。未來紐西蘭在兩國技術研究方面資助的最高金額或達$800萬。

敏感時期:中共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新動態

1.與所羅門簽署安全協議
上週,中國和索羅門群島證實兩國已於近日正式簽署雙邊安全合作協議,但雙方均未透露簽約的時間、地點和協議具體內容,此舉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中共在南太平洋擴大戰略部署的恐慌與猜測。所羅門反對黨領袖Matthew Wale及另一國會成員Peter Kenilorea Jr.也要求總理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公開協議以平息爭議。據今年3月網上泄密的草案顯示:北京政府或被默許在索羅門群島建設軍事基地。雖然索加瓦雷對外保證該安全協議並非以軍事化為目的,但中索行徑被認為是「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嚴重威脅」。澳大利亞、紐西蘭及盟友美國對此高度警惕。阿德恩承認:或使地區軍事化的協議確實不該存在。
坎特伯雷大學中共問題專家Anne-Marie Brady對中所兩國安全協議給出的評價是:可能就此改變印太地區格局。索羅門群島一貫被視作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後院」,Brady教授類比二戰時期日本在太平洋地區開闢戰場——一旦中共在所羅門建立軍事基地,便可「根據需要」截斷美國等盟國對澳紐的支援,同時也能阻止澳紐與印太及亞洲廣泛地區的防禦和協作。去年12月紐西蘭《國防評估報告》指出:中共是當前改變世界地緣政治的主要因素;其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部署是擴張全球影響力的一環。
2.迴避指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
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北京政府終未明確批評過俄羅斯的侵略行徑。甚至有消息顯示,普京與習近平曾於今年2月簽下相關協議,中共與俄羅斯曖昧關係一度備受國際指責。即便如此,4月21日東京受訪時,阿德恩「提醒」外界:不要把中國(共)與俄羅斯劃到一個陣營裡,何況前者發布過支持維護地區統一、烏克蘭主權完整的聲明;當前重點是關注、制止俄羅斯侵略。紐西蘭願意促進任何和平民主對話,反對火上澆油的輿論與行徑。

評論

1.紐西蘭
奧塔哥大學外國事務專家Robert Patman在肯定新日情報安全協作時表示:紐西蘭經濟體量小,與全世界100多個國家與地區有進出口貿易,因此依賴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新安全協作正有利於監督地區性強權行徑——如中共在南海的軍事化行動、俄羅斯發動的烏克蘭侵略戰爭等,因此對某些破壞國際秩序的國家起到提醒作用。另外,鑒於北京政府一貫抵制五眼聯盟和澳英美聯盟(AUKUS)的指責,Patman覺得無需迴避——即便中共因此再對紐西蘭進行一些外交式「敲打」也不令人意外。
維多利亞大學戰略研究中心主任David Capie認為此次紐日磋商對紐西蘭意義重大:一方面鑒於「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存在,與日本進一步合作有利於維繫美國對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及戰略投入,進一步維持亞太國際秩序。另一方面,即便日本的出發點也是擴大其地緣政治影響力,但與中共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相比,紐西蘭顯然與前者更易達成共識、實現真正的雙贏。作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日本市場的消費能力可想而知;與其發展貿易有利於降低本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2.日本
日本方面,日本立教大學亞洲地域專家、臺灣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研究員高橋孝治分析:因自身情報安全制度,日本暫時不具備加入五眼聯盟的條件;而日紐協作無疑將加深雙方及幕後盟國的合作,有助於共同遏制中共勢力。目前,紐西蘭與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共同組成情報分享組織「五眼聯盟」(Five Eyes),日本非其中一員。但為抗衡中國(共),日本已致力強化與其他聯盟的關係,包括與美國、印度、澳洲進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及陸續與英法德三個歐洲主要國家簽署「情報保護協議」等。
據悉,早在2007年,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便曾提出美、日、澳、印在印太地區打造「民主安全之鑽」的戰略構想,但多年來未能達成共識:印度和澳大利亞偏向維護與北京的貿易關係;美國忙於反恐,同時歐巴馬政府堅持對華接觸政策。直至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新一代領導人崛起,及中國(共)地緣政治關係局勢日益緊張,「四方安全對話」終被正視和締結。
對於日紐兩國長期在經貿上依賴中國、在安全防禦上靠近美澳等西方強國的做法,印太地區研究專家、臺灣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陳文甲教授指出:特別在後疫情重建時代,日紐或面對到其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共)的威逼利誘,因此提前準備十分必要。澳大利亞就曾因疫情溯源等問題「得罪」中共,並多次受其貿易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