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为接轨大陆 断送香港金融及航运中心地位

0
15
国安法和防疫措施双重打击下,香港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地位日薄西山。(图片来源:Ruby Tang/看中国)
【看中国2021年11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何佳慧综合报导)中国大陆在COVID-19疫情下实施严厉的「清零」措施造成民怨沸腾。香港尽管几乎没有本地感染个案,但林郑月娥政府紧跟中共当局的「清零」目标,入境检疫措施被评为「世上最严格」,导致外资公司和物流业纷纷撤走,已严重威胁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港府将恢复与中国大陆通关视作优先任务。大陆疫情防控专家团日前抵港考察4天,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强调特区政府会继续以「清零」为目标,坚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但这个策略已对香港蓬勃的航运业和金融业造成深重打击。
港府日前因应3名国泰航空货机机组人员从德国返港后确诊,一度下令130名住过同一间德国酒店的国泰机师全部隔离21日;又传出打算严令机组人员返港后居家检疫14日。此举对在香港运作的航空公司和航运业,无疑是致命打击。
美国联邦快递关闭在港基地
美国联邦快递(FedEx)于11月17日宣布,关闭香港机组人员基地。联邦快递首席飞行员Robin Sebasco在公司通告指,香港至今未有恢复正常社会及经济活动的明确时间表,公司为适应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监管和商业环境变化,决定关闭香港机师基地,以增加飞行团队的稳定性。而在今年1月,FedEx已因为机组人员必须在酒店隔离14天的严格规定,宣布将180名机组人员及其家人转移往美国加州三藩市。
《金融时报》也报导,国泰也正在考虑要求香港机师在海外居住2至4个月,以避开严格的检疫要求。国泰已因为疫情面临严重亏损,去年裁员约四分之一和关闭港龙航空,至今年9月载客量仍不到2019年的5%,货运量也只有2019年的约7成。
时评人林忌在自由亚洲电台撰文指,FedEx关闭在香港的基地,原因是香港对待「非中国大陆」入境旅客的检疫措施,被评为「可说是世上最严谨」,也反映物流与航运业界,对香港在接近零本地感染个案下,不但没有放宽入境检疫,反而进一步收紧,感到非常之困惑。「例如机师每次来港就要入境检疫21日,不但令来港成本大增,又如何保留『连接国际』或者『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呢?」
林忌指,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特区」,其特点正是与大陆不同,要继续担当连结国际的「中转站」角色,尤其在中国大陆全面锁国下担当桥梁的角色;偏偏香港特区政府完全不理国际方面的连结,一味追求与中国大陆的限制「全面看齐」,「如果来香港的难度,与去中国大陆的难度几近相同,那么又何再需要这个『中转站』?」
香港大量流失银行人才
除了航运业以外,在港外资公司与金融业的运作也备受防疫措施冲击。据《日经亚洲评论》报导,入境隔离措施令香港银行流失大量中高层人才。许多银行的高级经理转往伦敦、纽约、东京或法兰克福,但几乎没有接任人选飞来香港。一家金融服务机构的销售主管表示,从悉尼被调派香港后,要自费3.5万港元在酒店隔离14天。考虑到隔离措施对小孩带来压力和精神损害,他决定搬离香港。
香港美国商会会长早泰娜(Tara Joseph)上周也透露已经辞职,原因是她无法在呼吁港府放宽防疫限制的同时,像「小丑」般接受21日隔离。香港欧洲商务协会主席Frederik Gollob也曾表示,欧洲企业正考虑将员工撤离香港。
不过,港府的检疫政策并非一视同仁。上周一抵港的摩根大通行政总裁戴蒙(Jamie Dimon)被豁免隔离检疫。戴蒙短暂停留30多个小时离港,但他亦认为香港的检疫规定难以留住员工。
根据港府10月底公布的数据,在香港设地区总部的境外公司,从2020年的1,504间减少至1,457间,跌幅约3.1%,当中美资企业更大减一成,从282间跌至254间,数字跌至18年新低。而这些外资公司地区总部的就业人数也大减了1.6万人(逾9%)。
此前有不少评论认为,林郑为求和大陆通关,不惜和全世界隔绝。路透社报导则指,在全球最严格的防疫标准下,香港面临失去人才与外国投资的巨大压力,危害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不过林郑月娥10月初已经表明,国际旅行很重要,国际业务很重要,但是中国「更重要」,香港首要目标是开放与中国的边境。
另外,港府仿效大陆的疫苗与追踪监控措施,也引发民怨沸腾。当局并推「安心出行」手机程式追踪市民行踪,消息指最快本周就会宣布扩大至所有食肆一律规定使用。同时,港府20日宣布批准扩大中国制科兴疫苗适用年龄至3至17岁,将尽快公布先为12岁至17岁青少年接种。
对此,林忌评论道,港府一面说要「群体免疫」,特首就一面宣扬伪科学,称抗体不是愈多愈好,并特快批出儿童接种国产疫苗,如批准3-17岁儿童可接种科兴疫苗,反之复必泰疫苗则仍只限12岁或以上接种。「表现较佳的疫苗就未批,表现较差的则先批,这真的是『科学』的决定,还是特首早前口中的『疫苗民族主义』呢?」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