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生活小习惯:扶门

0
57
你习惯扶门吗?请记得把它教给孩子。(图片来源:pexels)
戴女士刚去美国的时候,觉得那里的人好像都特别绅士。有一段时间,她特别享受一种「待遇」:还没走到门前,就有人面带微笑帮她开门。她当时心想,这或许是西方人讲究「女士优先」的缘故吧,于是就满足地迳直穿了过去。
慢慢地她发现,规矩并非如此,而是「后来者优先」。凡是公共场合有门的地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开门后都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他会扶著门让后面的人进去,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并接着扶。戴女士去孩子学校时特别留意,她给后面的小学生扶门,发现没一个不说「谢谢」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商店门口,很少有人进去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
这使戴女士想起郎咸平几年前说过的一件事。他总想不通为什么他的一个学弟要比他混得好。他的言语中带有酸味儿。有次这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学弟去香港演讲,郎「盯」上了他。一群人出去吃饭,经过一扇小门。郎说:「像我这种没有什么悟性的人,傻里呱唧地一脚跨出门就走出去了。」而他的学弟则本能地向后退一步,让别的人都过去之后他才过去。郎这回才悟出学弟比他「混」得好的道理了。
在我们看来是蝇头小事,别人则看成大事。你不扶门,民间第一个反应就觉得奇怪,然后判断你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教养,更谈不上举止优雅了。
戴女士在美国的十多年间,几乎毫无例外的美国人都扶著门让她走过去,她又不得不扶著门让后面一个人走过去,这个简单的扶门动作她学了好久,因为自己从小到大从来不学扶门。
当戴女士给企业高层上课提及这个话题时,有位学员跟大家分享了个人的亲身经历。一天上班,他涌入了电梯。这时,远处有个糟老头模样的人朝着电梯方向跑得气喘嘘嘘。这时,电梯内的人分别按下了楼层按钮。不知怎的,他的目光注视到那老者身上并动了恻隐之心。那会儿他用手扶著电梯门,等著老头儿过来。进了电梯里,老头儿问了他做什么,叫什么,随后他就随着人流进了办公室。一刻钟后,电话铃响了,说请他去董事长办公室。他进去一看,哟,椅子上坐着的不就是那个糟老头吗?他意外地被告知今天被提升了。董事长告诉他,他来公司多少次,今天终于遇到了「意中人」。
有个小学生说,在她的生活中,有一位爱她的人,那就是她奶奶。最令她感动的不是奶奶给买好吃的东西、买好看的衣服或者做一顿丰盛的菜饭,而是看起来一个毫不起眼的动作——扶门。慢慢地,这孩子也开始学会为奶奶扶门了。有时候孩子对爱的诠释往往很简单。我们的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但不一定有文化、有教养,这让我们受过多年素质教育的精英,在国际商务场合常常显得不适应,而知识、文化、修养三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如果我们的老总能像那位董事长那样及时奖励员工,那么这家公司的其他员工就会积极效仿;如果老总能利用许可权形成内部制度,你的员工到了社会上也会自觉传递爱;如果老总还能自己给女士、下属(或自家太太)扶门,这更会让人民群众肃然起敬,他们内心定会萌生小女孩对奶奶的感激和尊敬。如果在一个企业里你看到上下互相扶门,这里就君子多、淑女多,门风正,人际关系和谐。
责任编辑:wendy
原文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