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家文化講中庸之道,為人處世,要力求中正,不走極端,否則就會過猶不及了。中庸之道,並不是讓我們是和稀泥,而是要求我們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以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10件事,一定要小心注意,引以為戒。
一、大喜易失言
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當人遇到了聊得比較投機的朋友,或者特別開心的時候,就容易放鬆警惕,口若懸河,無話不談,這時候就容易出事。
正所謂言多必失,話說多了,就可能戳到別人的敏感之處,或者泄露了一些機密和隱私。
二、大哀易失顏
人在平常無事的時候,大都能遵守一些禮儀禮節,但在極度哀傷的時候,往往容易情緒大爆發,哭天搶地,頓足捶胸,所有的禮儀禮節、儀表儀態全都顧不上了。
三、大樂易失察
所謂「樂極生悲」,當人處在極度快樂的時候,就會得意忘形,自以為是,放鬆警惕心,喪失一定的判斷力。
比如說,當我們事業非常順利的時候,就會盲目樂觀,疏忽大意,不會注意觀察那些細節方面存在的問題了。
四、大怒易失禮
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人在極度憤怒的時候,就很容易衝動,膽子也大了,平常不敢做的事情,也敢做了。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做出格的事情,輕則出口傷人,重則動手傷人,釀成悲劇,事後後悔莫及。
五、大思易失愛
真誠的愛,是無私的,是沒有任何條件和代價的。就好像母愛、父愛,這是天生的,不是說孩子好就愛,孩子不好就不愛,沒有任何條件的。
如果在付出愛之前,我們還要思考一下,衡量一下利弊得失,那就不是真愛,而是一種有條件的交換了。

六、大醉易失德
酒喝多了,喝醉了,就容易讓人亂性,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人是善惡同在的,頭腦清醒的時候,我們還能控制自己言行,用道德約束自己。可是,一旦喝醉了,人就會喪失控制力,把不善的念頭變成惡行了。
七、大話易失信
有些人喜歡說大話,有駱駝不吹牛,總覺得這樣別人會高看他一眼,這樣會比較有面子。如果別人正好求他幫助,他又不好意思拒絕,但實際已經超出他的能力範圍,所以往往都會失信,無法兌現承諾。
八、大慾易失命
俗話說:「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生殃。」
慾不可縱,縱慾成災。
飲食男女,是人之大欲,這兩個方面,千萬不可放縱。否則,輕則生病,重則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