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灵阳光 孔子为甚么说「欲速则不达」? By 纽西兰看中国 - 2022-08-02 0 51 FacebookTwitterWhatsAppReddItLINE 成语故事:欲速则不达。(图片来源:Pixabay) 「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子夏说的一句话,是说操之过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子夏曾是一位地方官员,他对自己的工作和未来感到迷茫,便去拜访孔子,希望能得到帮助。孔子同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子夏听完孔子的教导后,恍然大悟,之后做事勤勤恳恳,再也不着急了。 现代人真是太急了,总和时间赛跑,凡事都要快,好像慢一秒就会输掉整个人生:吃早饭要快,否则上班该迟到了;约会要快,好赶回去加班;旅游也要快,走马观花似的看景点,拍照打卡…… 对「快」的追求,正在让我们错失许多美好事物,当我们正在为生活忙于奔波时,就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员,成为机械的活动。 那些追求「快」的人,大都没有长远的稳定计划,想要完成目标也很难,要想行得万年船,就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遇事速成 容易出错 明代赵豫担任松江府太守,每次有人前来诉讼,他了解事情后,如果觉得并不紧急,就让他们明天再来。久而久之,老百姓都笑话他,民间更是流传着「松江太守明日来」的谚语。 其实他们不知道,那些前来诉讼的人,很可能只是因为一时气愤,过了一晚也许就消气了,后悔了。 「明日来」这话,为的是给别人、也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空间,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时,不贸然妄动。 既能救人之错,还能避免自己忙里出错,错判案子。慎始慎终,则无败事。 欲速则不达,世间事没有忙里不出错的,只有静下心来,仔细筹划,才能应时而动。 深谋远虑 好事多磨 历史上有很多急于求成的人,也有深谋远虑、以慢制胜的人。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没有因为自己满腔抱负选择早早登上政治舞台;而一心谋求大业的刘备,虽然时间很宝贵,但也未在第一次拜见诸葛亮受阻时选择放弃。 刘备和诸葛亮,他们深知欲速则不达,三顾茅庐,不仅考验刘备的耐心,也彰显诸葛亮的远见,他们彼此都知道一个没有耐心、不重视人才的人,是不会走得远,更不会建立蜀汉王朝。 慢下来,做事不能只盲目追求速度,急功近利; 慢下来,才能心神宁定,厚积薄发,收获成功。 慢下来,是一种大智慧,以静制动,方为智者。 欲速则不达 安驶万年船 事事飞速发展的现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常忘记了出发的理由。那些走得太快的人,就成了「欲速则不达」的下一句「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最终一事无成。 不如,我们试着从当下开始,慢下来。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积累,以少为多,以慢为快。 慢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驻足,凡事包容;慢是顺其自然,是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 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智者似儒风,习习不可急。 厚积薄发,稳而思进,慢而有为,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方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