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名片。
一個人骨子裡的教養,不是刻意保持的動作,而是不假思索做出的行為。這是裝不出來的,也不會輕易丟失。
生活中的這20個細節,都深藏著我們的教養。
【1】
在公眾場合移動椅子,會搬起來,而不是直接拖動,避免造成很大的動靜或者刺耳的聲音。
有一種教養叫:不打擾你的注意力是我最大的溫柔。
【2】
在公共場合洗完手後,不到處甩水,避免甩在別人身上。
有一種教養叫:公共場合,相互體諒,保留公德。
【3】
準備進門時,看見前面一人故意拉著門把手等著我進來,於是加快步伐及時接住了門把手。
有一種教養叫:快點接住別人的微小善意。
【4】
去找某人幫忙,遇到他(她)正在吃飯,這時,先找一個合適的理由離開,等對方吃完再回來。
有一種教養叫:等你吃完,我再來。
【5】
有人請求自己幫忙,若當時自己在忙,在能預測的情況下,告訴對方等待的時間;若不能,告訴對方,忙完就會過來。
有一種教養叫:讓等待的人心裡有譜。
【6】
有人打來電話溝通事情,自己若是在吃東西,要先把嘴巴空一空,食物放一放。
有一種教養叫:不讓你有不被尊重的感覺。
【7】
別人在講話時,即便再想插話,也要忍住等別人說完。
有一種教養叫:等你把話說完,我再說。
【8】
在公共場合製造的垃圾,離開時請打包帶走。
有一種教養叫:舉手之勞,不添麻煩。
【9】
聚餐時,給自己倒完水後,要把壺放在對方容易夠到的地方,並把壺把手朝向對方。
有一種教養叫:能多方便你一點,就多方便你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