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至理名言出自《道德經》,意思是說至高的品性如水一般,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他人一般見識,也不與他人爭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道德經》中「水」對老子而言有「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同時這「七善」也是為人處世的「七智」,若能讀懂這「七善」,便能和水一樣「不爭,幾於道。」
1、居善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顧名思義,意指人應如水一樣順應自然,善於選擇地方,善於挖掘自身的才能,更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我們不論是在工作還是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個性特徵,看看是否與環境和他人價值觀相適應。
若不能認清自己,妄自尊大,又或者是找錯了人生目標,那麼就很容易會給人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2、心善淵:擁有溫和不驚的心態
淵者,深沉大度。
我們生活在物質社會中,不可避免的會沾染上一些俗氣,這個時候,我們更加需要的是溫和不驚的心態,若能達到「無慾望則靜止,靜止則明朗」的境界,我們的人生將會得到蛻變。
3、與善仁:與人交流要心存善意
這要告訴我們的是,對待他人應該像水那樣潤澤萬物,這其中應該有對強者的尊重,有對弱者的幫助。
而現代的人們,要麼是對強者有了足夠的尊重,卻對弱者心有輕視;要麼是過度親善弱者,排斥強者,這不是老子所說的「仁」。
無論是所謂的強者還是弱者,我們在與人交流時,應當心存善意,遵循老子說的「仁」,這樣便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好感與尊重,做人做事將無所不成。
